中共四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針對港澳提到要「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學者分析,香港示威活動已非民生議題,而是治權爭奪的顏色革命,因此四中全會才會有針鋒相對的描述;至於涉台部分,學者強調,大陸對香港的一國兩制,絕對不同於統一後對台的方式,因此才會提出「兩制台灣方案」,若從「治理」的角度,可說是一國多治。
針對四中全會公報涉及一國兩制內容,前駐梵蒂岡大使戴瑞明受訪指出,中國只是「朝代」、「政權」的遞嬗,不是國家的更替,他認為兩岸未來走向,更確切的說是「一國多制(治)」,因為台灣的制度絕對不同於港澳,而像是在新疆、西藏治理的方式,也有別於其他大陸省分,他認為用「一國多制」或「一國多治」,更接近現實情況。
兩種主義多種治理
四中全會公報中,在「堅持一國兩制」前加上「完善」二字,廈門大學台研院前院長劉國深分析,「一國兩制」對台灣來說,目前還是原則性的構想,且兩岸間的「一國兩制」,和大陸與港澳間的「一國兩制」並不相同。他感嘆,儘管陸方一再強調並不相同,但台灣總有人故意將它等同於港澳模式。
港示威走向政治化
他認為兩岸間對「一國兩制」的模式和具體安排,還有待雙方共同協商,尚未定型。一位北京涉台學者指出,既然年初「習五條」是提到兩制的「台灣方案」,就代表對台灣絕非照搬香港模式,「兩制」嚴格來說,是兩種「主義」,即大陸的社會主義與台港澳的資本主義,但從治理模式來說,自然不只一國兩「治」,還有三治、四治。對於四中全會提到要「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指出,在香港示威運動中,中央意識到這是場圍繞管治權爭奪的顏色革命,不是民生議題,而是政治議題。政治議題就按政治方式對待,才有四中全會裡提出的,針鋒相對繼續鬥爭這樣一種政治選擇。(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