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卡神楊蕙如被爆出直接與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自殺事件相關,學子怎麼看網軍殺人事件?有南部大學生表示,周圍有同學會開始警惕網軍,也有人會酸「楊蕙如很厲害,靠政府標案賺2億」,有人是真的羨慕她「有辦法」;但通常學子不會討論到「誰要負責外交官之死」、如何去釐清責任的地步。
網軍確實存在還鬧出人命,是否會改變年輕學子看事情的方式?「會,但很有限」,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表示,學生對政治沒有興趣,他們過去半年內稍微有興趣的是香港遊行事件,因為校園裡面也有香港學生;至於卡神網軍案也有部分學生注意,但沒有引起太多討論。
多半同學對案件無感
有南部國立大學學生表示,周圍同學對網軍案多半是無感,會討論的人,有的是罵、有的是酸,有人則羨慕卡神可以賺很多,但很少討論到「蘇啟誠之死」,更別提誰要負責。
北部某國立大學退休教授說,學生提到楊蕙如,說「這個太誇張了吧」、「這是藍軍搞出來的吧」;中部一所私立科大教授表示,甚至有學生跟他說,小英博士論文和學位做假有什麼關係,只要「會做事」就好。
上述兩位教授皆提到:學生說,蔡英文做得雖然不讓我們滿意,但是我們也不喜歡韓國瑜;至少小英做兩件事情是對的,第一,帶領台灣反中國,第二,維護台灣民主價值。
重視一國兩制問題
賴祥蔚說,現在學生不關心與他們無關的事情,像他們也覺得私菸案、陳明文300萬案很離譜,但認為沒那麼重要;至於選舉攻防議題,學生認為民進黨講反中、一國兩制很重要,因為這跟他們的生存相關。
銘傳大學新聞系教授孔令信表示,現在連謝長廷有沒有出來說明,澳洲共諜案也消失,就可以看出學生對事件的態度。他們沒有「誰要負責」的概念,就更不會去討論如何釐清責任,這是專業和倫理的問題,沒有這些就很容易被網軍帶風向,像現在又用陳宜民抓女警案等話題去帶新風向啟。
帶風向 學者:藍軍做不來
銘傳教授孔令信表示,網軍在青年學子最常獲取訊息的分眾媒體「撒網」,分眾媒體把新聞滾大之後吸引大眾媒體報導,這正是網軍的目的。傳播學者賴祥蔚認為,偏見累積得再高也很難自行崩潰,藍軍只能對新聞事件給出「快狠準辣」的定義來反擊;但他也認為像楊蕙如扭曲事實、甚至出人命了也無所謂,「藍軍朋友真的做不來。」
孔令信說,學生習慣去社交媒體像Dcard、批踢踢、臉書、YouTube等分眾媒體獲得資訊,網軍就在這裡定量、重複地釋放特定信息,底下留言非常熱烈。像大阪辦事處事發時,網軍的做法是包裝一條新聞,裡面有一些事實,更多是夾議夾敘,這就是「議題操作」;指責的聲浪一出來,後面就很難轉圜,網軍製造風向讓人們討論,大眾媒體再跟進報導,讓話題有份量,這就是網軍的終極目的。
孔令信說,有別於傳統媒體很重視「新聞報導」,網軍不要真相、不要責任,重視「議題操作」,如果苗頭不對勁就換人物、換議題,速度非常快。「當人們連新聞是甚麼都不理解,要如何判別、分析?」
賴祥蔚說,民進黨很會玩標籤化,例如講韓國瑜草包,深深烙印在學子心中。但蔡英文連紐約辦事大樓是不是她買的都搞不清楚,不是更草包?國民黨只會罵蔡英文菜包,菜包菜在哪裡,沒有形象上的連結。
偏見累積到一個地步,是否一定要到政權換人才會崩潰呢?賴祥蔚說,不見得,馬英九當總統時也被修理得很慘。現在學生習慣「迅速到手」的訊息,例如懶人包,如果藍綠要「植入」某種觀念在學生腦海中,就看誰最快速提供吸睛的懶人包;懶人包是一種文宣技巧,不必以道德無下限為代價,像外交官之死事件中楊蕙如脫離事實,之後出人命也好像無所謂,藍軍朋友就是做不來。
(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