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8次陸日韓領導人會議召開前夕,由人大國發院舉辦的「中韓高峰論壇」昨日登場。針對中日、中韓雙邊關係發展,與會學者表明,儘管兩組雙邊關係都在回暖,但仍要管控好民族主義聲浪高漲情形;大陸學者更直言,民族主義是一把「雙面刃」,動輒對國外亮劍,很可能強化「銳實力」的批評。
由於下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分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昨日受邀與會的多位大陸國關學者及韓國學者,也將會議焦點放在中日及中韓關係未來展望上。.
中日關係有變數
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黃大慧指出,從2001年到2018年間,中日關係過去曾歷經兩次「惡化與改善」的循環。第一次惡化主要來自當時的小泉首相6次參拜靖國神社,矛盾癥結點在歷史問題;第二次則圍繞釣魚台島嶼主權紛爭。
儘管中日關係去年逐步回溫,加上習近平明年訪日利多加成,但兩國關係長遠來看仍不容樂觀。黃大慧分析,當前中日關係回到正軌除了兩國元首會晤的內部因素,當然也有「美國助推」的外在原因。只是從各方面指數來看,兩國關係的民意基礎仍舊相當薄弱,有民調顯示,近8成日本民眾對大陸沒有好感。
黃大慧認為,日本的對陸輿論逐漸趨向一致,多是批評多於認同,加上日本政府已經把中國當成21世紀最大假想敵下,很難排除未來中日關係將迎來第三次惡化,畢竟歷史、釣島及台灣問題都還沒解決,只是短暫得到管控,並未真正得到解決。
中韓發展存分歧
人大國關教授馬德勇也呼籲,近幾年來,大陸民間(網民)的民族主義不斷增長,甚至不斷強化,只是民族主義可謂一把「雙刃劍」,其實應該要避免動輒對外國「亮劍」,因為亮劍次數多了,只會加強外界對大陸「銳實力」的批評,對中國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談及中韓關係,韓國政治學會、韓國慶熙大學朱宰佑則直言不樂觀。他直言,中日的外交角力有諸如歷史問題等底線,可是中韓卻沒什麼遊戲規則,薩德問題解決與否,中韓直至今日仍有分歧,就可得知。2022年中韓建交將迎來30年,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至關重要。
(特派員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