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是最多台灣人才海外工作的地點,目前約有40萬台灣人在大陸工作。大陸對於台青到大陸就業、創業以及就學也提供很多扶持政策,光兩岸青創基地就有近百家之多。上海台協副會長、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連泰瑞指出,「讓這些青創孵化基地專業化」是促成成功創業的當務之急,未來會有一些評分制度,當前眾多兩岸青創基地會開始汰弱留強,評分靠前者將享受紅利,靠後者會被淘汰。
有人呼籲大陸廣設創業基金,扶持台灣青年團隊及中小企業到大陸創業、就業,每年編列定額基金作為專款專用,協助更多團隊在大陸完成創(就)業夢想。
對此,連泰瑞指出,大陸頒布惠台31條以及26條,實際上對台青創業、就業以及就學實際有相當多支持政策,包括台青創辦公司時給予一定補助,上海還對在上海就業的台青提供公租房,實際上不僅關注到創業、就業,連生活層面也考量到,資源其實很多。
連泰瑞指出,目前在大陸台青基地素質良莠不齊,有一些不作為的孵化基地其實對台青也不好,他估算以後評分靠前的台青基地可用到26條對台政策的第13條(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對一個初創公司而言,補貼差距可能近百萬人民幣。
南寧台協副會長林大為創立的勝華文創是首個進入清華創業園孵化器啟迪之星的台青團隊。他指出,普遍而言,在大陸的台青創客基地都不夠「接地氣」,沒有融入主流市場,沒有與大陸的通路、人脈作連結,可能在補貼期後就陣亡,存活率很低。他建議台青團隊一定要想辦法融入本地,包括與本地協會、本地二代以及海歸派多交流對接,也可以利用當地政府資源進行撮合。
林大為指出,大陸有很多兩岸青創基地,但是很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實際上台青在這些超大城市並不具優勢,反而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台灣人還有一些優勢,也建議大陸能將扶持台青創業以及就業的資源轉移部分到二、三線城市,尤其是像南寧、昆明以及成都這樣位於一帶一路的重點城市。此外,大陸對於台灣人的金融服務也不夠方便,很多時候都紙上談兵,希望能有改善。(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