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旺報-綜合報導

2019-12-31・旺報-綜合報導
仇恨將成主軸 陸恐再無友台聲音

兩岸交流有多重要?馬政府時代因為密集交流,作家韓寒訪台後寫下〈太平洋的風〉,廣東《新周刊》出版專刊〈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為台灣講好話成為大陸人主流,涉台學者很少談武統與一國兩制,兩岸充滿善意。一旦交流無門,兩岸最重要的安全閥關上,陸對台絕望。

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兩岸官民交流都十分密切,大陸許多省市的書記、省市長率隊來台參訪不絕於途,兩岸實現雙向交流。

除官方往來,井噴式的民間交流更讓許多大陸民眾對台灣留下美好印象。韓寒在2012年訪台後,寫下〈太平洋的風〉,讚美台灣;《新周刊》2013年出版專刊〈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介紹台灣的熱情、善良和誠信。相關文章在網路上瘋傳,讓大陸民眾對台灣充滿善意。

當時的兩岸學術論壇,雙方學者關心如何促進兩岸交流,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兩岸產業如何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絕少出現宣揚武統和一國兩制的聲音。

但自從2014年太陽花學運反服貿運動開始,許多台灣年輕學生被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等人帶風向,仇視大陸的心態愈來愈強烈。
交流是兩岸最重要的安全閥,有交流才有了解,關上這道安全閥,容易誤讀對方的想法。蔡上台這4年來,原本非主流的大陸鷹派人士又開始活躍,經常放話要武統台灣,原本願意幫台灣說話的大陸涉台學者,立場也日趨保守,發言時寧左勿右。在大陸缺乏友台的聲音,對台灣的處境更加不利。

不僅陸委會和國台辦經常隔空對罵,仇恨也取代理解,成為兩岸民間關係的主軸。大陸企業和網友動輒看台灣不順眼,除了最近的波特王影片事件,麵包師吳寶春要去上海賣麵包,大陸網友攻擊是「台獨麵包」;《反分裂法》一旦通過,兩岸民間交流勢必更加緊縮,誤解、誤讀與誤判恐將成為常態,兩岸擦槍走火,恐怕只是早晚的事。(記者/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