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1-17・旺報-綜合報導
談判邁向第二階段 陸搶占主動權

經過近2年的談判,中美雙方最終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大陸經貿專家表示,關稅退坡符合第一階段談判預期,為下一步談判爭取了主動,在目前階段,7.5%的關稅額度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隨著第二階段中美經貿談判的深入推進,中方完全有信心推進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
復旦大學網路空間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認為,談判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目前,相當一部分商品在關稅退讓後,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是能夠對沖和消化的,也為下一步談判爭取了主動。
「在目前階段,7.5%的關稅額度是一個可接受的結果。」中國國經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隨著第二階段中美經貿談判深入推進,中方完全有信心、有辦法、有能力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推進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
協議提出,中方將擴大自美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製成品、服務產品進口,未來2年的進口規模,要在2017年基數上增加不少於2000億美元。這是否將衝擊大陸產業?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院、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認為,短期看,擴大進口可能會影響部分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但從長遠看,技術進口的溢出效應、先進管理理念和機制的引入以及外部壓力和良性競爭的倒逼,都將有利於中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擴大自美進口,會不會影響其他貿易夥伴的利益?程大為認為,「中國市場空間巨大,也始終歡迎各國供應商平等競爭,只要各國的產品和服務足夠優質,就不愁在中國市場找不到空間。」
根據協議,中美雙方將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子支付等領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視的市場准入待遇。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艷認為,金融服務開放對雙方都是利多,協議中既有中方的承諾,也有美方的承諾,將有利於中國金融企業更好走出去,到美國開展業務。
在技術轉讓方面,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共識。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認為,雙方達成的所有協議都是權利義務對等的,這份雙方平衡的協議,有利於保障中國企業在美國更加公平地開展業務。

(特派員/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