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旺報-專題報導

2020-03-07・旺報-專題報導
後新冠疫情時代 修補兩岸關係

當進入「後新冠疫情」時代,如何修補兩岸關係仍是兩岸當局都應思考的課題。學者認為兩岸本來可藉防疫合作化為轉機,但錯失機會反而加深矛盾。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陳一新建議,兩岸走到這番田地,下階段台灣應至少做到講惡言,而順利連任的「贏家」蔡總統,應該把手上的政策工具用來維繫兩岸關係及現狀。
陳一新受訪表示,當疫情逐漸趨緩後,台灣還是須面對大陸,蔡政府至少先少講惡言,謹言慎行 ,不要自取其禍,一言喪邦。大陸就算不武力威嚇,斷個ECFA台灣也吃不消。
陳一新認為,某種程度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川普以及台灣總統蔡英文都是「贏家」,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掌握大勢所趨,又能適時推出有效的政策,加上手上都有可用的工具,才能過關斬將,贏得勝利。手上有權力與諸多工具的領導人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掌握大趨勢,帶國家趨吉避凶。他指出,雖然與中美相比,蔡英文能夠達到目標的工具相對少,但也不能僅用於連任,「維持現狀」才能帶來正面的兩岸關係,如果沒有兩岸關係的加持,新南向政策恐怕只會贏來「第三次失敗」,台灣產品又如何推銷得出去?
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則表示,疫情爆發之初本來是一個讓兩岸都能很好下台階的機會,民進黨可遞橄欖枝,讓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獲得好轉,但台灣的處理卻是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第一時間禁止口罩輸往大陸,以及滯留武漢台灣人回台問題、陸配子女回台等,甚至台灣硬是要用武漢肺炎都讓大陸很不滿。
張麟徵說,台灣不應吃了秤砣鐵了心一面倒向美國,而國民黨身為在野黨,現在選黨主席者卻拿香跟拜民進黨政策,連定海神針的九二共識都不要,導致本來能扮演兩岸煞車閥的角色喪失。(記者/林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