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8・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08・旺報-綜合報導
各國防疫慢吞吞 學學「中國經驗」

權威雜誌《柳葉刀》大讚陸 封城拯救千萬人命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沒把新冠肺炎列為全球流行疾病,但疫情已擴散至73國,確診案例超過10萬例,2.9億學生停課。醫界權威雜誌《柳葉刀》3月7日發表社論《COVID-19:太少,太晚?》(COVID-19: too little, too late?),直接批評各國政要對疫情的防控遲緩而無效,強調:「病毒沒有『價值觀』」。

1月24日,兩位女市民戴著口罩行走在空曠的武漢中山大道上。(中新社)
1月24日,兩位女市民戴著口罩行走在空曠的武漢中山大道上。(中新社)

該文援引WHO大陸聯合行動小組的報告,稱大陸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衛生防控措施,可能是「歷史上最野心勃勃的、最靈活的、最積極的疾病控制行動(ambitious, agile and aggressive disease containment effort in history)」,雖然封城、停班、停課等措施對大陸的經濟及產業造成嚴重影響,但這些防控措施卻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

官民全員動起來抗疫

《柳葉刀》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對已開發、開發中等國家有不同的挑戰,醫界憂心的是各國公共衛生體系如何應付疫情的擴散。大陸可以成功防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陸擁有的強大行政體系,可以在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威脅時動員起來,再加上大陸民眾遵守嚴格的公共衛生程式,例如監控患者、詳盡的疫調追蹤、社交疏散、旅行限制、教育公眾手部衛生,以及延後不必要的活動與服務。

時至今日,證據表明大陸官方在公共衛生方面投注的巨大努力,已挽救數千人的生命,《柳葉刀》社論認為:「各國領袖可從這些重要的大陸經驗中學習。」目前各國正面臨自家疫情擴散的問題,儘管各國醫界和科學界一再警示新冠肺炎防疫的重要性,但防疫可能導致的經濟放緩和停擺,讓各國領袖不敢放手一搏;而在非洲、拉丁美洲、中東的許多國家的公衛體系都還沒有為已發生或可能的疫情做好準備。

石油輸出國組織官員在維也納參加會議,用碰腳代替握手。(截自OPEC推特)
石油輸出國組織官員在維也納參加會議,用碰腳代替握手。(截自OPEC推特)

拒絕握手成全球運動

由於新冠病毒是透過飛沬傳染,且傳染性極強,最可怕的是有3成患者是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但具高度傳染性的帶原者,防不勝防。

為此,全球人們「打招呼」的方式也開始改變,握手、親吻臉頰、擊掌、碰鼻、擁抱等近距離接觸的友好方式,因為具有傳染高風險,已不能使用,歐美各國出現許多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例如正在英國舉行的歐洲青年聯賽的足球場上,年輕球員、裁判以互相擊肘表達運動員風度;石油輸出國組織多位官員在維也納參加會議,用碰腳代替握手、擁抱;如佛教徒般雙手合十或中國傳統的抱拳作揖,也成為歐美人彼此問候的流行手勢。

雖然問候方式改變,但人們的慣性難改,例如德國總理梅克爾參加內閣會議時,習慣性向內政部長傑霍夫伸出右手,想禮貌性握手,卻遭對方婉拒,梅克爾也只能尷尬一笑,趕緊入座。正在卡達多哈舉行的2020桌球公開賽,在一場雙打比賽前,裁判也拒絕和女選手握手,女選手楞了幾秒,才回身站好。(記者/廖慧娟)

小靈通 擊肘問候

以肘碰肘的方式示意友好的動作。一說來自夏威夷,莫洛凱島上的卡勞帕帕半島是流放麻瘋病人區域,1969年隔離政策取消,許多人開始在卡勞帕帕以外的地方參加教堂禮拜;由於麻瘋病是透過接觸病患而傳染,教堂的會眾、牧師對近距離接觸保持警惕,採碰肘方式打招呼,表示誠意,1970年代初期開始由夏威夷教堂外傳;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拳擊場上2位選手拳頭碰拳頭互表尊重的變化。(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