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旺報-連線報導

2020-03-31・旺報-連線報導
陸學者肯定許洪 嘆效果有限

直言兩岸民意對立程度 已超過扁時代

許信良、洪奇昌等民進黨人士,呼籲兩岸應摒棄民粹式的謾罵,在防疫和疫苗研發上攜手合作,也不用刻意稱「武漢肺炎」。對此廈門大學台研院學者陳先才受訪表示,該倡議值得肯定,他認為許、洪是民進黨少數可以看到兩岸對抗帶來危害的明白人,但畢竟主要掌權的還是如蘇貞昌等對陸強硬派人士,所以效果有限;對於疫情後的兩岸關係,他感到悲觀。直言現在兩岸民意的對立程度,已經超過了陳水扁時代。

▲陸學者指台灣位高權重的是蘇貞昌,政治人物不應放任民意對立。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本報系資料照片)
▲陸學者指台灣位高權重的是蘇貞昌,政治人物不應放任民意對立。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27日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本報系資料照片)

廈門大學台研院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昨受訪表示,民進黨拿攻擊大陸拉抬選舉,選舉完後又繼續藉疫情煽動兩岸對立,他認為近期以來操作反中最賣力的,是行政院長蘇貞昌,他判斷蘇很大程度是為了自己的「保位戰」,要以煽動兩岸對抗維持個人聲望,以利他在520後能繼續當閣揆。

民意如流水 勿恃選票

陳先才說,許信良和洪奇昌,是少數民進黨內,能看到兩岸關係長期對抗不解套所帶來危害的明白人,所以提出此倡議,然而現在位高權重的是蘇貞昌,許洪的喊話作用不大、效果有限;對於民進黨是否可能在唱「黑白臉」,陳先才認為很難說,但也強調疫情下兩岸還是應該回歸醫學防疫專業,不要政治操作。
陳先才表示,台灣總統大選完後,緊接著爆發疫情,蔡當局可能自恃挾著817萬選票的強大民意基礎,所以繼續抗中;他認為民意如流水,兩岸關係有其敏感性、專業性和歷史根源,不適合將民意作為全部的基礎,民意也容易出現民粹性。

勿放任對立 激化風險

「兩岸的鴻溝確實越結越深!」陳先才觀察,當前兩岸民意的對立程度,已超過陳水扁時代,尤其因網路世代資訊發達,大陸民眾都可即時看到台灣發生的事情和對對大陸的謾罵,這都讓兩岸民意急遽分化。他強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該要看到這種對抗下的風險,而不是激化、放任對立,又不思考修復。

廈門大學台研院前院長劉國深也直言,台灣一些政治人物在疫情下的發言,已經形成嚴重挑釁,大陸輿論的武統聲浪也不斷高漲,他認為,兩岸關係回不去的判斷已是事實,洪許的主張是好意,但並非核心圈的人,他憂心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已經沒有有效的「煞車皮」。

(特派員/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