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旺報-連線報導

2020-05-18・旺報-連線報導
疫後修補兩岸關係 就從民間做起

兩岸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矛盾不斷加深,且目前仍暫停開放陸人來台,幾乎可以說是互不往來的冤家。不過在台灣民間並非一面倒向仇陸,以日前中原大學教授「被道歉」事件為例,從起初輿論一面倒指責校方,到後來輿論轉向,這些現象都顯示民間對陸態度並非只有仇視,而是就事論事。只要民間還存有善意,修復兩岸關係就仍可期待。
自疫情以來,兩岸關係不斷惡化、交流幾乎中斷。即便世衛組織正式定調新冠肺炎的名稱,民進黨政府仍在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以及多個官方場合以「武漢肺炎」稱之;另外,武漢返台人士相較疫情更為嚴重的歐美地區返台人士,反而必須接受更嚴格的強制集中隔離,甚至健保卡還被註記,這些舉措及挑釁的用詞,都讓兩岸對彼此仇視感不斷上升。
但在近期疫情趨緩以來,開始有民間團體陸續恢復交流,自4月起,有多場由兩岸防疫專家與學者共同召開的視訊抗疫經驗交流會;也有多家大專院校代表在17日與南京市教育學會以視訊模式,討論復學及校園防疫經驗。雖然因疫中斷實體交流活動,但是線上往來不曾中斷。
況且,目前台灣民間也並非只存在仇陸情緒。日前中原大學教授「被道歉」事件初爆發時,台灣輿論普遍認為中原校方不該要求教授道歉、應維持學術自主;不過就在該教授課堂影片片段曝光後,證實其確實發表具歧視性的言論,社會輿論也產生轉向,認為教授發言不妥。這些現象都說明了,雖然存在有心人士刻意煽動仇恨,但台灣民間對於大陸的態度仍是「就事論事」,而非「逢陸必反」。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就認為,雖民進黨政府與對岸官方交流完全中斷,但官方與民間的兩岸交流應脫鉤處理;且大陸不斷加強惠台、提供台人同等待遇,企圖以經貿層面「拉住」台灣,因此兩岸在民間交流還是有可以期待的空間。(記者/蔡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