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栗戰書529發表對台講話的同一天,大陸中央電視總台四套的「國家記憶」節目,當晚便開播「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從官媒宣傳節奏上,呼應反獨促統的基調。
金門炮戰 成外交鬥爭
影片提到1949年10月24日,已經解放廈門的解放軍,曾經搶灘金門,但在國軍密集的火力下,僅第一批搶灘成功,後援部隊無法渡海,讓國民黨打贏了這一仗;10月29日,毛澤東特別在中央軍委指示,「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為深戒」。
大陸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在節目中指,金門失利雖是壞事,但也讓解放軍認識到,海戰比陸戰複雜得多,學到了金門的教訓,之後在解放海南島、舟山群島時有了經驗,也更加謹慎。
影片稱,金門這座小島,牽動著北京、華盛頓的神經;這場炮擊作戰,成為政治博弈和外交鬥爭,昭示祖國統一的歷史必然;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在影片中指,「毛澤東和蔣介石,後來在維護一個中國這個問題上,心有靈犀」。
劃峽而治 美暗推兩中
具解放軍少將軍銜的大陸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曾接受本報專訪分析,該場戰役並非大陸要解決台灣問題,其實是在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之際,毛澤東給予蔣的「策應」,是一場軍事形式的政治鬥爭,放在當前兩岸關係,也更加證明目前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屬於一個國家的民族內部矛盾,凸顯兩岸的歷史連結。
影片還指,「金門戰鬥的勝利,讓節節敗退的蔣氏父子看到了希望,也收穫了久違的信心。從此,金門這座小島的命運,將長久地和蔣介石父子『反攻大陸』的希望捆綁在一起。也像衣扣一樣,將台灣和大陸連在一起。」(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