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旺報-綜合報導

2020-06-02・旺報-綜合報導
摸清自身優勢 不怕中美變數

台商分散布局是主旋律 但仍存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要與大陸全面脫鉤,牽動台商布局。不少台商指出,終端銷美產業到美設廠壓力增加,但不會完全離開大陸,分散布局仍是主旋律。在兩岸創投業耕耘超過20年的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丁學文說,台商要思考的是創造自己在供應鏈生態系裡的優勢,這樣就會成為大家搶著要的對象。

除了貿易戰及科技戰恐更加劇外,美國總統川普上周末表示,要取消香港的特殊關稅與簽證待遇、退出世衛組織、清理中概股、清退中國留學生以及全面重建美國產業供應鏈條。

產業回流釀保護主義

許多台商指出,未來產業布局將被迫選邊站,靠到美國或靠到大陸,只能分散布局來因應。丁學文認為,大家講的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供應鏈重構,也就是分散風險,不全壓在中國;第二個是製造業回流,製造業都回到自己國家,變成保護主義,但這次疫情影響供應鏈是全球性的,分散風險意義不大,在地製造也不現實。
他指出,供應鏈已不是大家想的逐水草而居,哪裡成本低,供應鏈就可以轉來轉去,已經是類似一個生態,不是簡單的工廠產業聚落,還包括物流、人才、教育等。「其實,未來真正要解決所謂供應鏈重構只有一個方式,先摸清楚自己國家在哪些產業上有不可取代的價值,由政府透過政策協助這個有策略性價值的產業去跟別人談判,創造出自己在整個生態系裡的優勢,這才是聰明的方式,而不是跟著人家喊,如果全世界都分散風險或製造業回流,那大家都死了,變成保護主義。」

美打擊中概股難如願

丁學文認為,台灣供應鏈現在還有競爭力都走中高端,客戶都是高端品牌,中低端的台灣早就作不贏越南、大陸,中低端完全跟著成本走。走高端就會靠到美國放棄中國?他認為,台灣供應鏈不會那麼笨。
丁學文表示,美國可能對中概股查帳極兇,最壞就是摘牌下市,逼退中概股,但大陸資本市場早有準備,包括上交所科創板以及香港都是中概股好去處,且大陸有資質的新創公司如阿里巴巴等都在香港上市,很多中概股如分眾傳媒早就私有化自美下市返回A股,因此,美國想要利利用金融戰打擊大陸科技新創,可能很難如願。

▲香港交易所。(中新社資料照片)
▲香港交易所。(中新社資料照片)

台商再難左右逢源

伴隨港版國安法草案過關後,美國近日加速祭出多項反制措施,加上先前以針對華為的科技交鋒,再到近期打擊在美中概股等,顯示中美從對抗升溫到「中美脫鉤」格局。從對台商的衝擊面來看,資深台商認為在中美各自供應鏈趨於重組,未來強調純美系或中系供應鏈下,「左右逢源」的時代恐怕已經過去,未來必須思考中美脫鉤後,自己的主要市場在哪?才能進一步的調整布局,看是主攻美國市場或深耕大陸。
上海台協副會長蔡世明認為,過去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結束之後,如今演變的是新一輪中美兩大霸權對抗,這恐怕形成一個長期性的對抗局面。尤其早期蘇聯雖然軍力強盛,但經貿相對落後,如今大陸是反過來在經貿體質上相對完整。
蔡世明認為,先前中美貿易戰達成第一次協議的時候就難以太樂觀,美國並不只想爭取產品或關稅,這次美國總統川普也明確拋出一些東西,加上美國兩黨都想要阻止大陸,避免影響到美國獨霸地位,將採取全面性的打壓。
因此他表示,台商在這地步恐怕得要選邊站,從長遠發展的立場做出選擇。未來大陸產品要賣到美國市場越來越難做,如果覺得14億的內需市場很不錯,就要考慮到銷往美國或大陸的差異,並從中進行供應鏈的變化,否則會很辛苦。
也有沿海台商指出,中美如今趨於脫鉤,香港因為港版國安法被推上交鋒第一線,同時台商跟全球大多的海外資金都停留在此,一旦雙方不確定性提高,甚至實質推出影響到香港經濟、金融自由發展的政策,台商資金撤退潮恐怕就會成真,甚至有些動作快一點的早早移往新加坡了。

(記者/葉文義、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