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大陸41天已有9地先後10起在進口冷凍食品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陽性,至少5地檢出的陽性樣品,均是來自從厄瓜多進口的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其餘地區檢出的陽性產品包括自巴西進口的凍雞翅等。但是相關部門對可能接觸相關產品的人員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這說明,病毒未從物品表面轉移至人體身上。
中山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李建國表示,大多數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以新冠病毒為例,研究表明在室溫下可能會生存3個小時左右。但在攝氏20度以下,存活時間可能高達一周,在攝氏零度以下,時間則為幾個月。
病毒粘性強 易附外包裝
更難纏的是,新冠病毒的粘性強。李建國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更容易依附在光滑表面上,所以進口食品的塑膠外包裝就成為病毒的宜居場所。
他建議,在運輸冷凍食品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和手套,手套表面要消毒,若有口罩脫落的狀況,需更換新的口罩。一旦手套脫下也必須更換新的手套,盡可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食物傳病毒? 尚無證據
有人認為應該抵制吃冷凍食品,李建國認為,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他建議,在超市購物時,記得戴口罩,購買冷凍食品時,看中再購買,不要反覆挑選,減少接觸頻率,同時挑選後記得清潔手部;生食拿回家後,最好用酒精對食物包裝紙簡單消毒後再放入冰箱,減少感染風險;外出回家、處理完食材後,一定記得好好洗手。
大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寧表示,目前尚無新冠病毒經食物傳播的證據,全球確診報告病例、大陸確診報告病例也都沒有因進食食品而出現病例的報導。李寧建議做好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5點要求,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溫度越低 病毒存活越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認為,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江南大學教授、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所長姚衛蓉表示,食品生產設備、工器具、加工檯面、手、手套、空氣、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區域的害蟲等存在新冠病毒,甚至在銷售交易的拆箱分銷過程,若交易人員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毒也會隨著呼吸或飛沫飄浮在空氣中,進而沉積在冷凍食品外包裝表面。
姚衛蓉指出,冷凍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等環節,始終處於產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溫環境下,包裝後的運輸、零售,溫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零下18度左右。在此冷鏈過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會被凍死也不會生長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狀態。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