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正式登場,選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民調稍微領先,由此研判可能變化,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表示,其中值得關注的在科技戰部分,雖然美國兩黨許多政見不同,但防範大陸科技崛起態度卻相同。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祭出華為禁令引來爭議,但8月底美國華府CSIS智庫針對美國安全與經濟領袖調查,是否維持華為禁令仍有72%表態贊成。這凸顯美國不分黨派,對大陸科技崛起挑戰美國主導優勢的抑制態度,同時全球產業供應鏈也進入脫鉤與「半球化」。
拜登視陸非敵對國家
但楊永明也指出,如果拜登勝選的話,對大陸態度預料將視為戰略對手並非敵對國家立場,這是跟川普很大的差異。他也預計貿易戰的部分,先前美方要求中方的2000億美元採購仍會買完,然後進入到中美第二階段談判涉及市場開放、外資保障等;而中美雙方的關稅戰也有望出現階段性、小幅的下降直至合理稅率。
有趣的是,楊永明指出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也是溫室效應政策的重大投票,川普與拜登2個人對此議題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全球許多國家已經陸續提出2050或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目標,但川普政策上卻排斥科學證據與氣候變化,拜登則是強調重視該議題。
他指出,由於美國仍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家,如果選情有所變化而出現政策變化,可能出現包含國際政策的新增壓力,讓台灣產業界需加強碳排放的相關因應。
聚焦5G、AI軍民科技
日前出席由香港北威集團舉辦的「北威秋季論壇──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之影響」,楊永明表示若提到中美經濟面衝突,恐怕科技戰將是雙方無可迴避的戰場。他說即便是拜登面對大陸的科技崛起,出手防堵將是美國兩黨的共識,同時帶來的是全球產業鏈變化、出現脫鉤或「半球化」,也就是形成大陸與歐美等西方國家主導的2大規格。
但他也說明,明顯有所衝突的科技領域,會集中在較高端、關鍵技術如5G、AI或軍民兩用的關鍵科技上,另外涉及如中階或一般的科技部分,中美雙方的產業鏈則沒有太大做切割的必要。
拜登加稅 川普減稅
全球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登場,兩黨候選人川普與拜登政見明顯大不同,包含財稅、金融與國際貿易等態度上,隨著最後勝選者確定,可預料未來美國的財經政策走向將截然不同。例如拜登就主張把原本川普調降的所得稅、企業稅的最高級距稅率再拉高,但同時也預料對金融機構實施更嚴格監管。
具體比較雙方財經政策政見,以創造就業來說,香港北威集團總經理劉憶如近日在「北威秋季論壇──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之影響」指出,拜登提出擴大基礎建設投資,並加強購買美國國貨。如果勝選的話,國際評級機構穆迪預計首任任期可創造1870萬個就業;而川普則承諾在勝選後10個月內創造出1000萬個職缺。
此外,雙方最低工資理念也不同,拜登認為必須提高拉高至每小時15美元,川普則認為保持在7.25美元即可,這點從中也反映出民主黨與共和黨的雙方政黨理念差異。
另值得關注的是政府赤字債務,估計拜登主政之下會在未來10年之後,也就是2030年新增5.6兆美元,屆時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估計變成128%。川普則預估10年增加4.95兆美元,讓政府債務占GDP比重來到127%。
劉憶如分析,說換句話說就是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無論誰勝選,都會讓美國政府負債進一步惡化,明顯高於疫情發生前所估計2030年占比109%。
另在稅務方面雙方政見差異也很大。拜登表態停止獎勵富豪、獎勵勞動階級,不同於川普過去幾年的減稅,拜登打算將個人所得稅率的最高級距從37%調升至39.6%;企業所得稅率也想從21%上升至28%,預計10年內可增加稅收4.3兆美元。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