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成為大陸經濟建設的招牌之一,加上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擴張、長三角膨脹等發展,讓大陸區域經濟進入「高鐵時代」。以京滬高鐵為例,1300多公里路線貫穿四省三市,將東部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魯南經濟圈等連成一片,推動沿線人流、物流、訊息與資金流,讓一列高鐵快速拉近空間距離,甚至改寫大陸的經濟版圖。
同時與高鐵搭配另一重要產業則是網路。透過高鐵網、網際網路的交織,促進全大陸統一市場形成。舉例來說,陝西漢中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翟輝指出,漢中擁有佛坪的山茱萸、城固的柑橘、西鄉的大米、洋縣的黑米等豐富物產,過去受制交通等問題很難銷售,但伴隨電商下鄉、高鐵開通而產生穩定的市場。
質量20年不落後
根據大陸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高鐵經營里程從最初9000多公里增加到目前2萬5000公里,約占世界2/3,除擁有數量優勢也保持質量,每一條鐵路的建設標準至少能保證20年不落後。
大陸高鐵的發展格局,也從2008年規畫「四縱四橫」藍圖,升級至2016年研擬「八縱八橫」格局。就是以沿海、京滬等「八縱」,加上陸橋、沿江等「八橫」鐵路為主幹,加上城際鐵路形成相鄰大中城市1到4小時交通圈;城市群內0.5至2小時交通圈的目標。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高鐵強化大陸各區域經濟圈的內外連結,預估2020年前後,長三角經濟圈的城市都將納入以上海為核心的3小時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2小時都市圈;珠三角經濟圈則形成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生活圈。
只靠高鐵會落空
此外,高鐵遍布也成為大陸脫貧攻堅利器。《雲南日報》指出,過去因為交通閉塞,許多人寧願在窮困山村耕田種地也不願到外面打工,但高鐵快速便利讓大部分人踴躍出去,在家勞作的農村青壯年越來越少,也讓珠三角地區成為廣南農村青壯年出外打工的首選。
但近日中泰證券兼中泰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報告示警,透過京滬高鐵線、滬漢蓉高鐵2條路線進行研究,發現沿線三四線城市的經濟表現,伴隨高鐵開通之後,在常住人口、GDP、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個指標上不如預期樂觀,如果只想單靠修建高鐵推升這些城市致富的想法恐會落空。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