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4・旺報-綜合報導

2018-06-24・旺報-綜合報導
賺輸西進 新南向敗陣

金管會公布國銀海外獲利 東南亞遠遜陸港

蔡政府執政已滿2年,金管會此前公布本年首季國銀海外獲利達151億元,其中大陸和香港占88億元,新南向18國僅占28.3億。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受訪表示,可見台灣國銀到香港、大陸投資較能掌握利基;政府在東南亞根本幫不上忙,台商只能自力更生。

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表示,金融業前期投資回報本來就不快,須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理準備;兩岸在新南向並非零和競爭,但在關係走下坡的現狀下,台商切勿匆促下決定。

金管會此前公布107年第1季本國銀行海外機構獲利達151億元,其中來自香港70億、大陸18億,合計88億元;而新南向18國獲利28.3億,扣掉新加坡獲利9億,僅有19.3億元。

國銀到港陸 利基較穩

台北市南京西路商圈銀行招牌林立。 (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南京西路商圈銀行招牌林立。
(本報系資料照片)

郭正亮受訪表示,台灣國銀到香港、大陸投資確實較能掌握利基。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他東南亞國家金融管制都較為嚴格,台灣的銀行想擠進去難度很大,當地大型融資業務也往往只跟有邦交的陸日等國銀行合作,台灣既沒有邦交,銀行規模也不夠大,怎樣都輪不到。

郭正亮說,同時2017年大陸台商投資利益匯回1015億,較最近年平均350億,暴增近3倍,創歷年新高,值得關注。

他表示,從商業角度看,無論去大陸或東南亞,政府的幫助都非常少。

政府難出力 台商自強

以前兩岸還有兩會在接觸,有問題可求助協調,但在兩岸冷凍現狀下,台商只能靠自己;同時台灣在東南亞也沒有邦交,大部分台商都是單兵作戰。「政府也知道根本幫不上忙,所以現在新南向談經貿的很少,主要鎖定在教育文化交流。」

林若雩則表示,金融業前期投資回報本來就不快,甚至有前十年都虧損的情況,短短2年時間很難下定論。台商不要以為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理準備。

她指出,兩岸並非零和競爭,相信雙方可以找到合作互補方式,但在兩岸關係走下坡的現狀下,台商還是要冷靜做好研究,切勿匆促下決定,不要跟錢過不去。
(記者/楊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