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保監會日前剛公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降低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門檻,此舉顯然比之前資產新規有明顯的放鬆。業內人士認為,理財新規的發布,讓金融機構更有法可依,過去一段時間的信用緊縮問題有望緩解。
《北京商報》報導,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公布,被市場視為一次轉機。天風證券團隊表示,一旦新規細則出爐後,一些銀行理財的新產品就可以開工,帶來股票的買盤。此舉也有利於中小企業解決流動性緊張的問題,繼續大量賣出股票、基金、理財來補充現金流的做法也會獲得緩解。
海通證券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監管新規上路,能緩解觀望情緒。其中,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明確理財產品不得分級,新發理財通過優先順序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路徑被堵,但開放了公募理財投資股票型基金,而公募理財或可直接投資股票,具體規定尚待制定。同時,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將理財門檻從5萬元(人民幣,下同)大幅降低至1萬元,允許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產品、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採用攤提成本法計量,這都將有利於理財產品的發行,進而對債券是利多。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近日還通過MLF資金支援銀行投資信用債。姜超分析,此有利於解凍低等級流動性,債券結構性牛市進入新階段,優質AA+及以上信用債配置價值顯現。
不過,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指出,在相對偏鬆的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呵護下,銀行資管業務開展的不確定性減弱,空間更大,對債市是喜憂參半。因為理財監管的放鬆實質是釋放信用的一種手段,融資環境會進一步得到改善,經濟成長動能會得到一定的修復,不利於打開長端利率的下行空間。同時由於現有非標資產收益率較高,在比價效應下,理財可能會更多增配非標資產,進入信用債市場的資金會遭到削減。
(記者/龔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