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雙方不斷增加加徵關稅商品的範圍,但美國以課徵關稅方式,恐怕很難讓大陸屈服,《紐約時報》引用經濟學教授及對華貿易專家Mary E. Lovely的文章指出,美國採用的策略肯定會適得其反,如果就業和財富是贏得貿易戰標準的話,勝利者將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文章指出,美國徵收的關稅將主要落在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頭上,而中國卻在用減輕國內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遭受打擊的方式來進行報復。
根據美國想法,由於中國經濟的健康依賴於對美國的出口,關稅若高到導致中國經濟受到嚴重損害,中國政府將屈服於美國的要求。但Lovely認為這個策略肯定會適得其反。
首先,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中,約60%是非中國企業工廠生產的,例如路由器、LED燈具和船舶馬達。這意味關稅實際影響許多擁有中國工廠的外國公司,這些公司無法將業務迅速轉移出中國,只能自行承擔或轉嫁給消費者。例如今年2月對洗衣機徵收20%關稅後,美國洗衣機價格上漲了16.4%,提高關稅帶來的收入大部分來自美國消費者,而非中國企業。
此外,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部分產品都包含在其他地方創造的價值。例如,從中國進口的iPhone,大部分價值來自南韓的面板、日本的晶片及美國的設計和軟體。在電子產品,美國進口的每1美元中,中國增加的價值約為0.5美元。因此,關稅對中國製造業的負面影響並沒那麼大。
貿易戰中,中國似乎加深了對國際供應鏈的承諾,美國則孤立了自己的製造商。例如,在第一輪報復性關稅中,中國避免了為外資工廠提供的原材料,以減輕製造商的衝擊;特斯拉(Tesla)日前宣布將在上海建立一家全資工廠生產電動汽車。這些都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即使在貿易戰中,中國也仍堅持與國際夥伴的合作。
下一輪關稅到來時,受影響的將是美國的家庭,它們將面臨更貴的電腦、服裝和數千種其他商品。中國,而非美國,將作為一個建設未來的地方,提高在世界上的地位。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