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旺報-綜合報導

2018-09-18・旺報-綜合報導
大陸35年內 將完成兩次經濟轉型

正處於服務經濟轉型期 未來邁向知識經濟

人類當前的發展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大陸的發展也將由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15日出版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以下稱《報告》)指出,未來35年大陸經濟將完成向服務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兩次轉型,全面建成製造業強國、服務經濟強國和知識經濟強國,因此,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從宏觀經濟、中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三個層面同時展開推進。

北京民族飯店櫃台人員替民眾提供服務。(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民族飯店櫃台人員替民眾提供服務。(新華社資料照片)

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

《報告》利用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統計資料分析後發現,2000年以來,部分已開發國家的人均農業和工業增加值出現先升後降的波動,由此可知,21世紀有些產業的增長可能不是無限的。《報告》還指出,18世紀以後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對產業與就業的影響非常大,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走來,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等,正在改變產業形態和就業前景。可預測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愈來愈多的新工作將誕生,大家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的年代。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石橋鎮葛莊村,兩名婦女在針織工廠勞作。(新華社資料照片)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石橋鎮葛莊村,兩名婦女在針織工廠勞作。(新華社資料照片)

陸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大陸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說,從產業結構角度看,1984年以前,中國經濟具有農業經濟的結構特徵,即農業增加值比例高於30%,農業勞動力比例高於50%;目前中國正處於開始向服務經濟轉變的轉型期,即農業增加值比例低於15%,農業勞動力比例低於30%等。
何傳啟強調,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區仍然具有農業經濟的結構特徵,2015年全國有6個地區具有農業經濟的結構特徵,16個地區具半工業經濟結構特徵,7個地區具有工業經濟的結構特徵,5個地區具有服務經濟的結構特徵。所以,報告提出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向。

新疆若羌縣吾塔木鄉庫爾貴村,棗農在晾曬成熟的紅棗。(新華社資料照片)
新疆若羌縣吾塔木鄉庫爾貴村,棗農在晾曬成熟的紅棗。(新華社資料照片)

京滬港澳打先鋒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8:產業結構現代化研究》顯示,在2015年大陸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發展階段上,國家層面基本屬於工業經濟,地區層面中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已率先進入服務經濟。
報告指出,根據農業、服務業增加值比例和農業、服務業勞動力比例的統計資料,2015年大陸各省級區域中,海南、黑龍江、新疆、貴州、廣西、雲南仍具有農業經濟的結構特徵;甘肅、四川、河北、湖南、河南、吉林、湖北、安徽、江西、西藏、內蒙古、陝西、青海、寧夏、山西、重慶具有工業經濟的部分特徵,是處於半工業經濟發展階段;山東、遼寧、福建、廣東、江蘇、浙江、天津具有工業經濟的結構特徵;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則具有服務經濟的結構特徵。

(記者/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