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台協會長吳家瑩表示,之前就有聽說過5年豁免有望繼續維持的傳言,坦言既然都在大陸做生意賺錢,繳納應繳的稅負也是理所當然,認為台商比較擔心被大陸認定為稅務居民的原因,背後還是來自被兩岸稅務機關雙重課稅的恐懼。
特助免代老闆勤跑陸
華信統領企管顧問總經理袁明仁指出,新個稅法8月底定案將「稅務居民」定義改為每年住滿183天時,確實在台商間引起一陣緊張,畢竟如想規避,必須每年有一半時間離開大陸,恐有9成老闆難以做到,甚至還有董事長特助被特別交代,以後可能要代替老闆勤跑大陸。
但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表態,考慮繼續對港澳台等境外人士實施優惠安排之下,袁明仁表示,多數台商聽到此消息當然是高興,但有些也還在觀望,認為只是表明態度恐怕不夠,期待具體文件能正式推出。
他說如真能持續「5年豁免條款」不變的話,雖然規避難度仍比過去離境30天高上不少,但對台商老闆而言,5年內一次離境半年倒也不是做不到,壓力將輕很多。
先賺錢再想如何繳稅
袁明仁進一步分析,台商老闆較好規避,但這波認定標準變化,衝擊最大對象應在台幹。如果沒有5年豁免,大陸台幹絕對躲不掉;即便擴大成5年也有難度,畢竟不是每間公司都能定期輪調;又或一些中小企業在台根本已沒有工廠,想調走也沒有地方。
上海市台協副會長胡興中說,台商每年都會向大陸官方爭取租稅優惠,認為財政部所說會「考慮」,理論上應該就是會實行。
但胡興中也提醒台商同業,在大陸要想更多的是如何賺錢,有賺到錢才有必要思考「如何繳稅」,在經營成本推高之下,以上海而言,真正賺大錢的台商比重可能已不到1/10。
(記者/吳泓勳)
旺報觀點 貿易戰 引兩岸租稅誘因拔河
近期兩岸各自稅務議題異常火熱,從大陸個稅法新制下的台胞優惠安排,到台灣熱議台商回台的租稅優惠、資金特赦,背後凸顯關鍵其實是中美貿易戰之下,延燒出另一片「兩岸租稅誘因」競逐的副戰場,可預見雙方的租稅政策考量,將同步隨中美貿易的後續變化而牽動。
9月底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台商期待多日的稅務居民「5年豁免條款」給出正面態度,強調會考慮持續給予優惠安排。但企業顧問認為,港澳的豁免風聲早已傳出,但對台胞豁免條款的具體公文進度,恐會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後續表現而產生節奏的快慢。
具體來說,因為中美貿易關稅戰進入2000億美元產品的第二階段,為避免關稅風險,近期不少台商將部分產能移回台灣,或打算回台投資設廠。該顧問認為,貿易戰導致台商出現移轉,加上稅務居民定義趨嚴、CRS(共同申報準則)啟動查稅等因素,大陸官方也要有誘因吸引台商留在大陸奮鬥。
因此對「5年豁免條款」的正面態度,又或宣布放寬境外投資者暫停預徵所得稅範圍且可申請退還等消息,都成為大陸加強台商租稅誘因的方法之一。
反觀台灣同樣看到這波契機,先前政府鼓勵台商產能可積極回台,行政院也在研擬方案打算增加台商磁吸力,包含1日傳出將訂立專法,開放資金回台投入政府指定投資項目如5+2、半導體等,可「限期」給予租稅優惠。
另外,雖還處於把握機會發展、租稅正義的正反議論中,但是否祭出租稅特赦,讓過去游移海外,擔心回台被徹查課稅的資金安心回台也成為討論方案。如今可看見的是,兩岸政府都各抓緊繩索一端,用租稅誘因積極拉動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