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公布季度報告顯示,在全球央行合計規模約11兆(美元,下同)的外匯存底組合中,人民幣占比已升到1.8%,大約與澳元、加元相當。外銀匯率主管解讀,認為人民幣比重提升是基於需求強勁,也凸顯全球央行的儲備機構,期待美元所主導的外匯存底組合能夠更加多元化。
在每日交易額高達5.1兆的外匯市場中,各國央行的外匯存底是市場最大的參與者,央行的投資配置與調整,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對一種貨幣匯率造成重大影響。
根據路透報導,截至今年6月底統計,全球央行共計持有約當11兆的外匯存底規模。就貨幣配置來說,美元約占全球央行外匯存底比例的62.2%,仍是頭號貨幣首選;2、3名則為歐元與日圓,占比分別為20%和5%。
但依IMF近期季度報告指出,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組合中的占比已升到1.8%,超過澳元的1.7%,接近加元的1.9%。實際上從2015年11月,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SDR)之後,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存底的比重就開始迅速上升。
觀察人民幣比重的提升,渣打銀行全球10國集團(G10)匯率策略主管Steve Englander表示,這暗示全球儲備管理機構對於人民幣的需求強勁。
Steve Englander說,另一角度顯示儲備機構想讓美元占主導的外匯存底架構變得更加多元;也有可能是出自於外匯存底的投資組合原因,又或是與美國的政治分歧。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