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執政兩年多,兩岸敵意升高,對兩岸文教交流造成影響,前教育部長、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說,台灣政治氣氛的不友善,讓大陸家長不敢讓孩子來台就讀大學,陸生來台人數驟減,「兩岸同文同種,誰也不能改變」,他期盼兩岸政治氣氛能舒緩,恢復過去陸生來台就學榮景。
第八屆海峽兩岸教師教育高峰論壇17日在台北市立大學舉行,會議由台灣教育大學系統、嶺南師範學院共同主辦,包含廣東技術師範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在內,多名大陸師範院校代表受邀與會。
交換、研修生也受影響
2016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執政,兩岸關係逐漸陷入冷對抗,不只大陸官方放行陸生來台就學人數縮減,更不斷傳出,大陸交換生與研修生來台人數也同樣驟減。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更指出,時值選舉期間,依照過去經驗,兩岸文教交流團理應被限縮,而這場教師交流論壇能順利舉行,代表兩岸學術交流尚能順暢進行。吳清基也說,文教交流不涉及政治敏感性,論壇不會討論政治,為純學術交流。
至於蔡政府上任後,陸生人數不斷減少,吳清基則坦言,依照他多年從事兩岸交流的經驗,陸生大多還想來台灣念書,認為台灣高教水平不錯;而包含陸生來台在內,兩岸從事文教交流的目的之一,是要讓大陸感受到台灣的進步,但如今台灣政治環境不友善,陸生來台意願大受影響,大陸家長更不放心讓孩子來台就學。
台校公共性仍領先陸
吳清基也提到,對比兩岸高教發展,不可諱言,北京大學及北京清華大學等大陸名校,國際排名居高不下,主因在於大陸高教經費多,且極力追求國際化,相較之下,台灣高教依舊具有自己的特色,配合高教深耕計畫,台灣的大學積極發展教學創新、學校特色、公共性及推動社會責任。
吳清基說,特別是在社會責任方面,將大學打造為終身學習環境,即為台灣高教的特色,大陸雖也發展「扶貧計畫」,但在發揮大學公共性方面,台灣的發展依舊比大陸領先。
吳清基認為,大學是培養國家社會高端人才的搖籃,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的重鎮,高教可與官方力量結合,善盡公共性的責任;他建議,大陸則可參考台灣的教育改革經驗,如台灣推動高中升大學的「繁星計畫」,以及協助弱勢學童到明星大學就讀,來突破名校多是高社經背景學子就讀的框架。(記者/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