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5・旺報-綜合報導

2018-12-15・旺報-綜合報導
兩岸三通10年 學者盼門開得更大

限制再減低 促人流、金流等實現優勢互補

台胞在上海浦東機場搭乘春節包機返台。(中新社資料照片)
台胞在上海浦東機場搭乘春節包機返台。(中新社資料照片)

兩岸「大三通」在15日迎來10周年紀念日,據海基、海協會簽署的有關協議,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正式實施。央視15日也特別指出,兩岸三通10年來為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台灣學者也指出,若雙方能「門開得更大」,限制再減低,促成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的暢通,有助兩岸的優勢互補組合。
10年前,2008年6月,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海基會組團,赴大陸進行第一次會談後,海協會長陳雲林也應邀率海協會赴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雙方於圓山飯店協商,最終簽署兩岸直飛、海運直航、全面通郵,以及食安管理相關協議。

交流受阻 台競爭力下降

文大陸研所教授龐建國接受《旺報》採訪時分析,大三通實施10年來,令「人」和「貨」的往來方便,節省大量運輸與時間成本,對兩岸交流有正面作用,但在生產要素的流通上還是不夠通暢,在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上還沒完全暢通。
龐建國指出,台灣對這些的限制還是比較多,尤其對大陸資金,另外像最近兩岸關係轉冷,大陸官員、學者訪台也受影響;物流的話,對大陸某些貨物如農產品的限制也不少;信息流方面,兩邊各自對電視、電影都各有限制。
龐建國認為,若以生產效率、產業競爭來說,若能「門開得更大」、限制更小,兩岸間才會有優勢互補的組合。

直飛後每年成本少30億

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接受媒體訪問時則稱,10年前往返大陸時都要在香港轉機,有時要耗上一整天,很勞累。直飛後一天內就能來回兩岸,對台商照顧家庭、管理生意有很大幫助。這當中也省下了龐大的成本。
如2008年11月的「二次江陳會」後,雙方簽署直飛相關協議,從桃園飛往上海的新航路航程,最快只要1小時22分鐘,比周末包機縮短62分鐘、燃油節省近45%,航空公司及旅客節省的成本,每年約達新台幣30億元以上。
當時二次江陳會簽署的協議,也把原本每周36班的航班數增加到每周108班,把大陸的5個航點擴增到21個。不但帶來經濟利益,也拉近兩岸民間的感情距離。
(記者/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