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多糾結於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時,其實作為兩岸一家的台灣,更應該從宏觀角度,來關注大陸的修憲案。
中國特色明文入憲
從在《憲法》本文第一條中,寫入「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在中國建國的目標上,把序言中「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改成「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原本《憲法》序言描述大陸對外戰略內容上,在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之外,將加上「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與美式單極國際觀別苗頭。
修憲案通過前,以「歷史終結論」走紅學術圈的日裔美籍學者、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說,取消國家主席的任期制,會讓中國再陷入「好壞皇帝問題(即領導人的能力與性格就可決定一國盛衰)」;但福山可能忘了,他先前用國家治理能力(state)、法治(rule of law)、民主問責(democracy)三者建構起他的「政治秩序」理念,認為三者缺一不可,這也比傳統的民主與威權體制的簡單二分法,更能客觀地比較各國政府的優劣。
政治新手難成領導人
習近平的權力雖相對集中,但他的正當性正是建立在大陸官僚體系優於美國的治理能力與效率,中共的官員,仍然要面對嚴厲反貪與各類考核;包括習近平在內的檯面上的其他政治局常委,普遍擔任過兩任省委書記以及其他相應工作歷練,絕不可能有政治新手出任領導人。
中國研究院長張維為曾於《紐約時報》撰寫評論指出,近年全球兩大經濟體都在經歷最高領導人換屆,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一個不透明的共產國家與一個透明的大眾民主國家對比,與其說是對比,不如說是兩種政治模式間的競爭。
(記者連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