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旺報-專題報導

2019-02-23・旺報-專題報導
理財第一步 乖乖看清產品說明書

當完成開戶各項手續,敲開大陸銀行理財第一道門後,各類產品五花八門,剛入門的台灣民眾該如何挑選判斷?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肖逸琳認為,每個人風險接受度不一樣,理財產品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但最基本關鍵是詳閱產品說明書,「最起碼要知道自己買的東西是什麼?」

從整體市場來看,肖逸琳說,目前大陸監管尺度對銀行理財產品在逐步收緊中。尤其去年資產新規推出後,主要規範特點就是把理財產品打穿,能直接看到底層資產。直白一點地說,就是要求必須讓投資人能明白看出自己投資的具體標的。
受到新規影響,肖逸琳說這帶給銀行更多監理要求,從供給角度來看,市場上的理財產品數量減少,包含官方對銀行「非標」產品的把控,但反過來說對民眾理財的風險也相對降低。

但無論官方如何加強監管,投資成敗關鍵仍在投資人的選擇。如是剛入門的民眾,肖逸琳強調第一要點絕對是詳閱並了解產品說明書,「最起碼要知道自己買的東西是什麼?」

她也指出,產品說明書中會明確解釋是投資到哪一類資產?底層資產是什麼?這能幫助客戶心中有一把尺,避免剛開始僅憑表面投報率數字就決定投資什麼產品。

至於台灣人在大陸會否因身分差異,造成理財阻礙。例如支付寶旗下「餘額寶」就未全面開放購買。肖逸琳說其實沒有什麼實質差異,餘額寶說到底也是貨幣基金,實質觀察整體市場其實不缺這類產品,並沒有兩岸客戶的差別。

真要說有什麼限制,她說主要在銀行「KYC」的合格投資人標準,包含月收入或資產需達到一定要求、符合標準才可購買一些高風險標的如私募商品等。(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