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24・旺報-專題報導
辨字畫真偽 紙張仿舊見端倪

假字畫自古有之,且某種程度上,「假」也反映了藝術市場的水溫,也因為有利可圖,大陸仿冒名家字畫甚至已形成黑色產業鍊,手法之高明往往以假亂真,一般人難以分辨,但長期接觸字畫的裝裱師則十分熟悉造假做舊的手法。

2009年2月25日,大陸近現代名人歷史文獻手跡珍品展上,一名民眾用相機拍攝的徐志摩親筆題照。(中新社料照片)
2009年2月25日,大陸近現代名人歷史文獻手跡珍品展上,一名民眾用相機拍攝的徐志摩親筆題照。(中新社料照片)

台灣「玉池山房」書畫修復師李俞慶指出,藏家要能辨真偽,多看,建立起審美眼光是第一步,但這樣也只能初略地識別高檔仿真或商業仿畫的區別,「高檔仿品,有些連專家也會被騙」,往往只在重新裝裱時,才能從材料中看出端倪。

李俞慶分析指出,仿舊做假的判別,若從紙張來看,做舊往往靠染色,濕氣重時水往下會造成水波紋,但若是真舊,紙張泛黃是自然而均勻的;又如墨色和印色,「仿舊會浮在紙面像浮在玻璃上的感覺,但真的舊作墨色和印色都會沉在紙裡。」又有些仿舊是以鋅版印刷出來,從印色亦可窺一二,仿品會是平面的,而真品因用印泥鈐印而會產生立體感。

大陸裝裱修復師白旭光,曾修復不少近現代藝術名家如仇英、張大千、黃賓虹的字畫真跡,他也指出造假做舊的紙張,往往是靠煙薰、茶浸、青杠樹果實泡水的染紙法,染出來的顏色雖然很逼真,「但真正的老紙表面有一層包漿,那是歲月的痕跡,沒辦法做假。」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