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旺報-專題報導

2018-10-09・旺報-專題報導
流失文物歸還 展現大陸國力

陸官方正和外國交涉 將八國聯軍掠奪古董討回來

港媒報導美國塞克勒基金會正擬歸還中國國寶《楚帛書》,雙方正在討論歸還事宜。大陸文化界人士指出,文物是承載文明的重要物證,當年用不文明的方式被收藏,現在又用文明的方式被歸還,是個很好的結局,從近幾年大陸將一些文物高價買回,到這次主動歸還,都是大陸國力強盛的展現。

大陸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榮宏君8日受訪表示,《楚帛書》在美國漂流數十年,顯示可能是在1949年前後,動盪年代輾轉流到美國。他指出,大陸在民國時期的許多文物,都是用走私或買賣方式,輾轉流到世界各地。儘管當時也有文物保護法,但是連年戰亂,根本無暇顧及。

中美商討歸還《楚帛書》,是大陸國力強盛的外溢效應。圖為大陸團6日在第三屆夏季青奧會高舉國旗入場。(新華社)
中美商討歸還《楚帛書》,是大陸國力強盛的外溢效應。圖為大陸團6日在第三屆夏季青奧會高舉國旗入場。(新華社)

動盪年代不文明收藏

榮宏君說,文物是文明發展的重要物證,在動盪年代被以不文明的方式被收藏,如今可以再用文明的方式被歸還,對文物和原收藏者而言,都是很好的結局。他指出,最近幾年,像是民國時期流到日本的蘇東坡《木石圖》、米芾《研山銘》,當年就是透過買賣方式跑到日本,現在這些文物又被中國收藏家以高價買回,他認為這是大陸經濟發展很好的象徵。
榮宏君說,文物之於一國的文明,就像航空母艦之於軍事力量,都是一個國家國力的綜合體現,無論是中國人高價從海外買回,或是海外收藏家主動歸還,都顯示中國國際地位在提升。

2004年6月19日,西安碑林博物館工作人員把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移交的殘塊與《昭陵六駿》進行拼對。(新華社)
2004年6月19日,西安碑林博物館工作人員把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移交的殘塊與《昭陵六駿》進行拼對。(新華社)

有些已成外國鎮館寶

他不諱言,八國聯軍時,西方列強從中國奪走的文物已經成為一筆「糊塗帳」,英國法國許多博物館都有中國文物,他多年前到法國的「楓丹白露宮」,還不讓中國人參觀。
另一位北京文化界人士指出,此次歸還的屬民間基金會,若是從國家的層次歸還,將更具意義,但收藏家個人願意歸還,也充分展現其對中華文化和文明的尊重,顯示該收藏家的高素質。但他不諱言,要一些歐洲國家歸還當年掠奪的中國文物,可能還是有些困難,畢竟有些已成為鎮館之寶。
據該文化人士了解,目前大陸的國家文物局正跟一些國家進行交涉,設法將當年被掠奪的文物追討回來。

(記者/陳君碩)

旺報觀點─買賣助長盜墓 護文物重宣導

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與關懷生命協會」(WildAid)深植人心的標語口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經北京大學考古學家李零教授套用後,成為他對《楚帛書》回歸一事的深切感觸:「沒有買賣,就沒有盜墓」。
《楚帛書》流落美國大半個世紀,可謂再度體現出,買賣文物,利之所趨,讓大陸國寶回歸故里、乃至跨國追討之路,依然處處充滿挑戰──昔日中國文物流失的主因在於外國掠奪,現今文物流失則多半出於中國人本身向海外走私。
根據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報告》,全球47國、218個博物館共計館藏中國文物達163萬件,而這些公諸於世、「帳面上」的部分僅屬冰山一角。
幸而隨著大陸綜合國力提升,針對追討流失海外文物一事,從官方到民間,自國家中央至地方政府,均由過去相對被動,逐漸趨向主動出擊。上月疑似國寶級洛陽龍門石窟佛頭現身紐約蘇富比,據聞大陸國家文物局介入後、已緊急撤拍,媒體、民眾也都籲請後續啟動文物回歸程序。
民氣可用,上下一心。近年來大陸民間數度參與,高價購回流失國寶文物,固為途徑之一,仍需理性表達愛國熱情;否則反將導致拍賣價格飆升,形同間接助長海內外盜賣與走私之風。
總之,大陸政府應出面組織社會力量、動員國力資源,一方面透過追討、回購、回贈等方式,促成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得以早日返歸國門;另一方面則應採取教育宣導,強化全民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全面落實「沒有買賣,就沒有盜墓」。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