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旺報-專題報導

2018-10-30・旺報-專題報導
街頭塗鴉越界 當代藝術館成畫布

同樣以抽象元素融入創作,塗鴉藝術在台灣呈現多元風貌。「塗鴉」曾被視為遊走於合法與違法邊緣,與主流背道而馳的藝術形式,而台灣社會近年對街頭塗鴉的理解與接受度逐漸提升,也使得塗鴉創作者不再「逃亡」而開始進入大型藝術場域及展演空間。由謝孟勳領軍的「逃亡計畫藝術團隊」,近日便要合法地把台北的當代藝術館包覆噴漆,大舉宣告塗鴉藝術的「越界」。

謝孟勳及其團隊在當代藝術館的《越界》創作展,以大型工業用保鮮膜作為畫布,以噴漆完成塗鴉作品,再搭配上一台報廢的SNG車及廣告看板,讓當代館廣場儼然成為廢墟街景,透過保鮮膜作品看當代館,也彷彿在古蹟原有的磚牆上呈現出巨牆塗鴉。「這樣的手法做如此巨幅的作品是第一次」謝孟勳說。而另一作品《WE ARE HERE》則運用MOCA Cube的貨櫃屋,試圖留下駐足的痕跡,就像塗鴉寫手在城市裡留下自己的tag,向城市空間宣示自己的存在。

「逃亡計畫藝術團隊」近年多次受邀參與藝術展演計畫,包含國立台灣美術館「關鍵斡旋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去年並進駐台中因大火而淪為廢墟已20多年的「鬼屋」千越大樓,塗鴉結合老建築的廢墟感,反而成為熱門的拍照、打卡地點。謝孟勳認為這意味著過去在灰色地帶的塗鴉藝術「已跨領域進入藝術殿堂」,台中千越大樓也因整棟大樓的存在感「不可取代性和影響力也大」而也開啟了城市新美學。

從過去上街、逃警察到現在進入殿堂,謝孟勳認為塗鴉的形式或許也會因不同場域而有不同的表現與衝擊,但塗鴉藝術的本質「那種在街頭不免被破壞、消失而難以收藏的精神仍存在」,一如這次在當代館以保鮮膜作為畫布,最終也將被拆卸。「但我們把台中的精神、元素,街頭次文化的字樣仍表現在這次作品中。」希望展現塗鴉跨界而又不失街頭精神的美學。

(記者/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