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23・旺報-綜合報導
兩岸拚VR影視 錢景看好

台灣《5X1》坎城影展上映 愛奇藝VR平台變網紅

全球VR影視產業發展快速,正在舉行中的坎城影展連續第3年設置VR展區,今年不僅有台灣作品、HTC與金馬影展聯合出品的VR電影《5X1》舉行展映,也有大陸愛奇藝日前剛推出的VR設備及內容展示。事實上,大陸著力開發5G通訊,應用場景日益廣泛,早已布局VR的影視產業終於等到發展契機。

舉例來說,4年前上線的愛奇藝VR APP嘗試培養使用者以VR端觀看影音的習慣;發展至今,不僅擁有上萬部VR影視內容,吸引逾千萬裝機量,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超過50分鐘,更因大陸發展5G技術應用,VR影視內容隨之升級,也讓這個布局4年的平台變身「網紅」。

手遊、主題樂園 玩VR

大陸的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8年VR/AR白皮書》顯示,預計2020年大陸VR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7363億元);透過5G技術,VR影視內容將為用戶帶來更高的視聽體驗,顛覆傳媒和娛樂產業前景。
大陸VR內容商業化有3大變現管道,包括建立線上VR觀影平台、涉足內容製作和分發,把內容發行到線下VR影院、大空間(包括商場和主題樂園)。舉例來說,遊戲《仙劍奇俠傳4》發行手遊版本,也製作23分鐘的VR版,已發行給北京三里屯的沉浸世界和上海大悅城的奧秘世界,玩家每人只要花158元,就可進入虛擬的遊戲場景廝殺;至於主題樂園的沉浸式空間體驗仍處於開發狀態,在視覺和聽覺的基礎上,增加了觸覺體驗。
隨著應用管道增加,VR內容製作端已從互動遊戲拓展至影視類內容,今年更出現電影的VR版本與傳統版同步發行的趨勢,成龍、阮經天、鍾楚曦、林柏宏主演的《神探蒲松齡》,今年2月在大陸春節檔上映的同時,時長23分鐘的VR版本也在同一天上映,提供用戶不同的享受。

拍攝門檻高 導演挑戰大

VR商業化變現管道架構完成後,現在缺的是內容。雖然有愛奇藝、數字王國、HTC等業者積極投入,但VR內容拍攝技術門檻高,包括360度拍攝時,攝影師的位置、打光、收聲、調色、拼接、後期剪輯等技術,不是傳統電影團隊能應付,內容產出速度不如預期。
正在台北拍攝15分鐘VR短片《看著我》的導演何蔚庭就有深刻體驗。他表示,VR影片在技術上與一般電影的設備不同,需要全程使用VR攝影機,以前依賴的分鏡方式都無法續用,前置的籌備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對傳統電影導演來說,像是學習新的語言,對導演、演員的走位、工作人員的技術都是相當大的挑戰,甚至籌拍過程中,就因為技術挑戰太大、預算問題而將原劇本「打掉重練」。

導演侯孝賢(右)與廖慶松(左)觀看《5x1》後製過程。(金馬執委會提供)
導演侯孝賢(右)與廖慶松(左)觀看《5×1》後製過程。(金馬執委會提供)

官方挺 大陸VR製作成本降

VR內容產業想要良性發展,需要供需平衡,目前內容供給不足的問題,除了技術,還缺少資金和時間。
據了解,大陸因官方政策與相關產業的投入,VR內容製作成本,已降到僅國際團隊的1/2至1/3,最低更達每分鐘1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46萬元)。若以20分鐘的VR影片計算,需要逾200萬元(約新台幣920萬元)成本。
至於台灣出品的VR影片,由於有HTC贊助拍攝機器以及剪輯、拼接等後製技與設備支援,已經省掉大部分的成本,但2017年蔡明亮的《家在蘭若寺》56分鐘耗資新台幣千萬元,2018年《5X1》98分鐘燒掉新台幣5000萬元。
不過,這些VR電影若以傳統電影「版權+分成」的賣片模式,賣給線下管道方時,通常版權收益只有數萬元,無法回本。
此外,VR電影製作周期長,例如《家在蘭若寺》花了10個月,即使《5X1》由5個導演分段製作,也用了11個月。而《神探蒲松齡》的製作團隊早在電影專案策劃階段就已經參與,與美術、拍攝等團隊都要進行前期溝通,但也花了半年多的時間,這些都是未來極需克服的問題。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