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6-09・旺報-綜合報導
A股入摩周年 指數不漲反跌

相較其他13個新興市場 明顯不如預期

A股「入摩」(指A股被納入MSCI指數)至今已滿1周年,相對於1年前市場對於A股「入摩」的歡呼雀躍,1年來「入摩效應」明顯不如預期,根據統計,過去1年間,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不漲反跌,其他指數亦大多下跌,相較於過去其他13個「入摩」的新興市場在1年後大多呈現上漲的事實,A股原地踏步甚至明顯下跌的表現,的確不如這些「入摩」的前輩們。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資料,從2018年6月1日起算(A股入摩日),至2019年6月3日為止,A股各類指數中,呈現上漲的僅有上證50及中證100,其他8檔指數全部下跌,其中表現最差的是中小板指數,1年來狂跌23.28%,上證指數及深證成指的跌幅則各為6.64%及13.97%,市場期待A股「入摩」後帶進大量資金動能,並引導大盤勁揚的局面,並未出現。

外資規模 占A股比重低

為何A股「入摩」效應不如預期,有分析指出,相比A股的大體量,外資進入的規模相對比重較低,整體也比較緩和,難以成為主動推高A股的動力。
根據券商的測算,去年A股「入摩」納入因數僅有5%,對應外資被動配置的資金大約是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A股目前超過40兆元的總市值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加上外資機構普遍採用分散買入的方式進場,鮮少集中買入推高股價,也造成A股對外資進場普遍「無感」。
另外,影響A股波動還有多重因素,過去一年裡,中美貿易摩擦、上市公司財務爆雷等外因也壓縮了A股的表現空間,尤其一些原本估值較高、存在一定泡沫的中小盤股很難獲得外資增量資金的關注,這些個股也因此成為資金調整的重災區,這從中小板指、中證1000、創業板指在這一年裏跌幅居前可見端倪。

入摩當起漲點 催生慢牛

雖然A股並未因「入摩」大漲,但分析師指出,「入摩」之後市場的質變,已經在指數原地踏步的過程中悄然展開。有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外資持股市值為1.68兆元,逼近公募基金1.95兆元持股市值。隨著A股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對A股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分析師指出,隨著外資布局業績優質股,一些基本面不佳的中小型投機股已逐漸被邊緣化,A股的股價結構已經有明顯的變化,再加上外資操作一向不隨波逐流,有助於壓抑市場估值泡沫的過快膨脹,及催生期盼已久的慢牛出現。
分析師指出,如果以A股去年「入摩」為起點線,結合目前整體較低估值的狀態,不妨把這條線以下的空間視為長線的「黃金坑」。雖然過去1年A股原地踏步甚至有所下跌,但如果從一個更長的歷史周期來看,起點線並不會成為天花板,遲早會成為噴勃而出的地平線。在這條線下面逗留的時間越久,意味著給投資者建倉的時間越充分,對優質股的機會值得好好珍惜。

2018年9月15日,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美籍華人辦理開戶,成為首批參與A股交易的外籍投資者。(中新社)
2018年9月15日,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美籍華人辦理開戶,成為首批參與A股交易的外籍投資者。(中新社)

入摩汰弱留強 A股變身「長牛」

去年6月,A股「入摩」時,不少分析一致看好A股將因外資「登陸」而扶搖直上,但1年來,A股的表現反倒讓許多投資人感到不解,何以在「入摩」的加持下,A股不漲反跌?接下來A股「入富」(納入富時羅素指數)會不會又重蹈覆轍?在解答這些疑慮之前,有些問題值得投資人好好思考一番。
其一,外資進入A股其實就是一把雙面刃,外資固然會為A股帶來大把的增量資金,同時也會取代本土法人機構的市場影響力,因此,外資的加入會為當地股市帶來一段陣痛期,過去以「內資」為主的A股,將面臨一個「大資金、大機構」的博弈時代到來,投資人如何面對這個變化,必須要有充分準備。
其次,不論是「入摩」或是「入富」,都代表著A股市場對外資開放的趨勢已不可改變,這意味著過去A股「散戶市」的題材投機風格將開始被以優質藍籌成長主導的價值投資所取代。這些變化都在促使A股的估值、風格越來越國際化,整個投資風氣劇烈變化,股價結構自然必須重整。
換言之,上述變化將會重塑A股市場生態,其結果就是,眾多沒有業績實力、僅靠題材炒作的投機股、無量股將開始邊緣化,從這個角度思考,A股「入摩」並不會帶來股市普漲的榮景,反倒是「汰弱留強」的開始,因此,指望「入摩」後A股雞犬升天、優劣同漲,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
撇開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戰等拖累A股的外部因素,A股也不致於會因為「入摩」而一飛沖天,但「入摩」的確會讓外資對A股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其投資偏好也將深刻影響A股,可以預見的是,價值投資將因此更加大行其道,股市結構越來越健康,就長期來看,「入摩」未必是A股大漲的萬靈丹,但卻是A股市場「長牛」、「強牛」的關鍵所在。

(記者/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