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家民營企業發行的債券發生違約事件,至今涉及金額已逼近500億(人民幣,下同),進入七月,違約案件似有上升跡象,隨著近期民企信用債違約風險再度上升,部分銀行更紛紛收緊了民企信貸門檻。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根據上海清算所的公告,7月15日共4檔債券發生違約,包括精功集團有限公司的「18精功SCP003」未按時兌付本息。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18億元中票「15中城建MTN001」未按時兌付利息。山東勝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法按時兌付「17勝通MTN001」利息。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17康得新MTN002」,也同樣沒有按時兌付利息而發生違約。
4上市公司負責人被逮
上述4家企業全部為民營企業,2家為化工產業,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91檔債券違約,涉及金額高達492.9億元,且違約似乎在加速,進入7月已有9檔債券違約。
違約潮再起,也讓銀行對民營企業放貸越來越小心,「現在我們只能向信用評級AA+以上的民企放貸或提供發債融資服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即便民企達到上述信用評級,能獲批的也很少。」一位中小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海通證券姜超指出,7月以來,A股市場已有4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被有關機關刑事拘留或批准逮捕。另外,今年民企債券違約仍甚,新增的24家違約主體中,民營企業共有21家,占違約主體數的87.5%,較去年上升。頻頻爆雷,姜超認為是「民企激進擴張加上金融去槓桿惹的禍」。
Q4恐為爆雷高峰季
「以前經濟發展較快,一些問題可以通過滾動發展被掩蓋起來,現在則隨著實體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新老經濟的換擋,這些問題難以被繼續掩蓋,逐步暴露出來,借新還舊的把戲不能為繼,造成資金鏈斷裂,債券違約以及發行失敗或成常態。」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
而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違約的高峰集中在第四季,比如2018年第四季違約債券為60檔,違約金額為418.07億元;2017年第四季違約債券為10檔,違約金額69.29億元,均為當年最高。「按照過去兩年的經驗,目前爆雷事件還沒有到高潮,防風險仍然任重道遠。」華南一家大型私募的基金經理張林表示。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