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昨(20)日偕台北市商業會、財團法人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舉辦「2019台灣競爭力高峰會」,針對中美貿易戰、兩岸關係極凍以及東南亞新興市場崛起等國際現實下的台灣處境與未來,謀定新方向,與會專家指出,中美貿易戰對台灣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大,業者除了要多方布局外,更要提升產品差異化,否則將會失去競爭力。
論壇中提到中美貿易戰對台商產業鏈帶來的衝擊,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多數科技大廠衝擊較小,因為大多在台灣有土地。王健全建議,要應對當前局勢,一般台商,可以透過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讓產品經由台灣加工出口區再出口,只要滿足規定的35%原產地標準,就可以成為MIT。
第二,可計畫在東南亞布局;第三,如果仍選擇在大陸發展,勢必要讓產品升級、轉型,使之差異化、系統化,不然一定會在削價競爭中失去競爭力。王健全強調,「除了產品外,過去台商在大陸較不了解當地消費者,因此,若能善用科技、了解當地市場,會讓台商更有優勢。」
王健全也表示,目前公告回流資金大約5000多億,政府應當善用資金,引導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與轉型,若仍維持代工,台灣依舊只會原地踏步。王健全直言,「上帝關一扇門,政府與台商要會開一扇窗,資金回流要扣合台灣的產業升級才能華麗轉身,擁抱更多機會。」
至於政府先前大力倡導的新南向,王健全認為,越南是投資好地方,但現在人工、土地成本開始上漲,鄰近的印尼、柬埔寨擁有更多機會;另外,若是電子產業則可選擇印度進行布局,不過,印度勞動力、人民素質待提升,種姓制度及基礎建設相對不足也會對企業有所限制,前往投資時不可不慎。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