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正在影響傳統兩岸供應鏈格局,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表示,長期來看,兩岸產業還是要透過產能融合發展來應對未來5至10年、甚至30年全球產業格局轉變。他認為,台灣企業要把握大陸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這個重大機遇,建構由兩岸企業主導的供應鏈。
據社科院初步測算,要是中美貿易戰全面開徵關稅,對台商在大陸生產出口美國影響大概在700億美元至800億美元,這樣規模很難想像在亞太任何一個新興經濟體和地區短期之內能夠容納這麼大的產能。
同時,這種大規模的轉移很困難,即使勉強轉移出去,按照川普製造業回歸和總的思考,恐怕在新的地方也會引起類似現象,比如川普已經開始對越南出口大量增加產生不滿情緒。
張冠華指出,對比今年上半年台灣的投資情況來看,台商大量回流並沒有馬上轉換成工廠、土地或是實體投資,還是全球產能調配可能性比較大,這是一種短期應對,從長期來看,兩岸還是要透過產業融合發展,來應對全球產業格局變革。
他特別指出,新技術革命對兩岸新經濟帶來巨大機遇,大陸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經濟市場,在2018年大陸的數位經濟規模占GDP的1/3,這是非常龐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實實在在的過去幾年給兩岸經貿帶來一些新動力,由於大陸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台灣的半導體、機械高速對大陸出口。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中,晶片比例持續升高,已經超過5成以上。
張冠華認為,兩岸應把握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加強在5G人工智慧和新技術合作和創新驅動,在新經濟領域建構兩岸技術標準和經營模式,增強兩岸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同時,透過兩岸新經濟的合作打造自主品牌,改變市場特性,增強兩岸在產業鏈的主導性。
(特派員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