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04・旺報-綜合報導
上海經濟減速 拖累長三角發展

轉型陣痛期創新不足 GDP增幅在20強倒數第二

曾經是大陸「創新之都」的上海,近年來面臨轉型的陣痛期,不但自身經濟成長逐年下滑,也拖累長三角衛星城市,如蘇州和南通的發展。在今年上半年大陸經濟總量前20強的城市中,上海市的GDP增速僅有5.9%,只比天津的4.6%強;而鄰近的蘇州只有6%、南通市只有6.5%,也在20強城市中落後。

相形之下,珠三角的深圳今上半年GDP同比成長7.4%,廣州成長7.1%;就連GDP總量僅次上海的北京,今年上半年GDP也成長6.3%。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一角。(新華社)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一角。(新華社)

對外開放 須進一步提高

上海經濟成長趨緩也不是今年的事。根據上海市統計局1月公布統計,2018年經濟成長率為6.6%,比2017年回落0.3個百分點,而這也是自1990年以來上海GDP增速最慢的一年。

上海副市長吳清當時在《解放日報》旗下「上觀新聞」的專訪中指出,上海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有難得的機遇,但也面對諸多挑戰;他指出,上海在對標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時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在整體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程度須進一步提高,作為全球投資、融資中心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國際影響力不足等。

至於造成上海經濟成長趨緩的原因之一,就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陣痛。雖然服務業已占上海GDP的七成,但工業轉型失速仍然重創上海經濟,例如今年4月份,上海工業增速放緩,全市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了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更是同比下降了6.8%。

上海自貿區 企業紛出走

而《21世紀經濟報道》5月分在一篇題為《上海如何加快推進製造業轉型?》的文章中點出,當前上海的製造業發展正處在從原來低成本優勢向管理、品牌和研發方向轉型過渡,同時伴隨著大陸市場的產業轉移疊加,使得上海工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的科創中心建設,或是上海在短時間內擺脫這一「陣痛期」的關鍵。

政策開放不夠更是造成上海經濟成長乏力的最重要原因。9月分,路透披露,上海自貿區的企業紛紛出走,自貿區內人去樓空,原因就是作為大陸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掛牌成立後,原先保證實施的更自由貨幣流通及更簡便的國際貿易,一直無法兌現。(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