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進入到工業化的後半段,上海與深圳已經成為大陸創新城市的典範。所不同的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深圳這幾年在創新產業的投入大有後來居上的態勢。根據聯合國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深圳在該榜名列第4,不僅是前10強中唯一的中國城市,更遠遠領先排名在13名的上海,顯見隨著可持續競爭力的提升,深圳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創新之城。
事實上,上海與深圳均以開放與自由最讓外界稱頌,就創新而言,前者是老牌城市,後者則是後起之秀。兩者均是大陸最早引進外資、最早建立現在證券制度,最早建立現代金融體系,每次大規模的經濟制度改革也和深圳和上海脫不開關係,可以說,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創新」就是這兩個城市的基因。
上海率先 試點自貿區
以上海為例,上海是中國近代最早接觸工業發展的城市,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技術工人,發展了新中國第一批工業企業,誕生了最早的一批工程師,上海目前就有500家「眾創空間」,300多個科普基地。2013年9月29日,更是第一個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城市,自此由上海舖開的120多項制度創新次第在大陸全境複製推廣。
至於深圳更是急起直追,自從成立特區以來40年的時間裏,PCT(國際專利合約)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居大陸各城市首位。GDP總量翻了300多倍,所有的城市規劃和發展方向都是經過科學規劃的,各類人才源源不斷從內地向其輸送,其華強北商業區,更是深圳的創新科技產業心臟地帶,大陸第一個5G街區就在這個商業區正式啟用。
深圳急追 成創新沃土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和上海更多的是靠開放政策吸引外資發展,產品和服務導向在開始階段都面向國際市場,產業結構上也紛紛從傳統製造業向金融、服務和高端產品設計轉型。但兩個城市在發展軌跡上現今已開始顯現出不同。
以研發經費為例,2019年預估深圳的研發投入占GDP的總比例將達4.2%,高於上海的4%,在經濟比例中獨領風騷,這個數字甚至比大陸一些省分的教育經費還要多,足以見得深圳對於產業創新的渴望。
另外,根據聯合國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深圳的全球城市競爭力位居第四,是大陸排名最前的城市,上海則排名第13,從聯合國對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定義為「城市當前創造價值,獲取經濟效益的能力」來看,幾乎從零起步的深圳,目前已成為大陸新一代創新沃土。(記者/梁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