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調查指出,2018年大陸家庭人均財產為20萬8883元(人民幣,下同),比2017年的19萬4332元增長7.49%,增速高於人均GDP增速(6.1%),其中以房產淨值增長是家庭人均財富增長重要因素;城鎮與農村貧富差距達3倍之多。此外,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過於單一,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近9成。
大陸《經濟日報》調查顯示,家庭財產中的房產占比偏高、金融資產結構單一、較高的預防性儲蓄等,都與擴大內需背道而馳,導致國內需求增長乏力。
城鄉貧富差距達3倍
調查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房產淨值占家庭人均財富的71.35%,農村居民家庭房產淨值的占比為52.28%。報告分析稱,單一的資產結構更加難以抵禦資產風險,不利於居民財產穩定增長。
城鄉家庭財產差距也較大,2018年城鎮和農村家庭人均財產分別為29萬2920元和8萬7744元,城鎮家庭人均財產是農村的3.34倍,且城鎮家庭人均財產增長速度快於農村。
研報認為,較大的財富差距對勞動供給、生產投資也有不利影響。鑒於此,需要實施切實可行的政策,切實改變資產配置不合理、財富差距加大的現狀,轉變居民的投資預期、縮小財富差距。
風險厭惡者高逾7成
報告指出,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集中在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高達88%。在有資料可查的35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僅有8個國家的存款和現金占家庭金融資產比例超過了50%,比重超過60%的國家只有3個。單一的金融資產結構不利於居民家庭平衡資產風險,而且難以實現保值、增值。
家庭財富調查中,被訪者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自我評分,0分表示風險承受能力最小,10分表示風險承受能力最大。統計結果表明,風險態度自評為0分的被訪者達到32.81%,是所有評分值中比重最高的,表明幾乎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群體占比最大;風險態度自評為6分及以上的被訪者僅占6.78%;風險自評為3分及以下的風險厭惡者比重高達70.33%。(記者/葉文義)
偏好投資房產 難抵禦資產風險
大陸家庭對於房產的擁有率、增值幅度都使房產投資成為家庭投資資金的首選,從而減少了可用於金融資產投資的資金比重。但是單一的資產結構更加難以抵禦資產風險,不利於居民財產穩定增長。
大陸《經濟日報》的調查顯示,93.03%的居民家庭擁有1套住房,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為3.82%,沒有住房的家庭僅占3.14%。全國家庭平均自有住房套數為1.02套,即每個家庭平均擁有1套住房。
房產淨值增速較快,助推家庭房產投資熱情。從家庭財富結構來看,家庭財產結構變化不大,房產淨值占比居高不下;不僅如此,家庭財產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房產淨值增長導致的。
從報告可以看出,去年大陸家庭人均財產增長中的91%來自房產淨值增長。此外,相對於全國人均家庭財產7.49%的增速而言,房產淨值增速接近10.3%,房產淨值占家庭總財產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與房地產市場相反,金融市場具有較強波動性,這影響了居民家庭的資產配置選擇,使其更傾向於房產投資。
近年來,人們對未來房價形成上漲預期,不同收入水準的家庭配置在房產上的資產都在增加。由於高收入家庭對房產購買能力和融資能力更強,因而房產負債率和槓桿率也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收入水準提高,居民活期與定期存款投資占比持續下降,而在儲蓄型保險、國債、股票、基金、期貨、借出款、其他金融資產、外幣金融資產餘額方面投資比重逐漸提高;隨著學歷水準提高,家庭持有活期與定期存款的比重也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調查結果顯示,金融素養較低的家庭更可能面臨較高的投資風險,因而選擇遠離金融投資。(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