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13・旺報-綜合報導
信用卡 刷下去 陸銀激戰雙11

有效控制風險流程 提供秒批型消費信貸

大陸「雙11」消費大潮開跑,各電商平台陸續發布成績單,銷售金額頻刷新紀錄。以天貓為例截至11日24時,總成交金額達2684億元人民幣。這中間商機的另一大關鍵也包含金融機構,從消費者信用卡大筆大筆刷下去,再到消費信貸等服務商機,同讓「雙11」成為大陸各家金融機構的激烈戰場。

對於眾多轉型助貸業務的消金機構看來,「雙11」帶來的巨額電商交易量,絕對是獲取客源、做大業務規模的良機。據《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助貸機構負責人說,在現金貸、教育培訓貸、美容貸等場景相繼遭抑制壓力下,「雙11」大促產生的大量優質消金信貸資產不容錯失。

(設計畫面/CFP)
(設計畫面/CFP)

精準識別控管風險

也有助貸機構負責人表示,在「雙11」之前原先與多家中小銀行談妥,臨時增加助貸資金擴大消費信貸投放量。但沒想到近日多地金融監管部門發布新公文,要求銀行嚴控資金流向助貸機構。面對銀行臨時撤資,幸好透過人脈再找到2家信託公司解決資金問題。
只是爭取業務之餘,助貸機構也引發內部經營、風控部門的矛盾。由於部分業者會跟電商平台簽訂協議,例如用戶消費新店借貸需求時,助貸平台的放貸通過率不得低於80%,否則流量會轉向其他平台,這也導致快速拓展業務下恐引來呆帳隱憂。
面對風險問題,助貸機構也尋找多種變通方式,在放貸通過率不低於80%的情況前提下,例如透過研發精準需求識別技術,當電商等消費場景方釋放流量時,可根據數據分析模型、使用者畫像等,在20毫秒甚至更短時間,獲取投放消費信貸資訊的權利。
甚至有些助貸機構乾脆將風控流程前置,只要判斷符合自身放貸要求,直接搶在競爭對手前提供「秒批型」的消費信貸產品。

升級系統確保支付

而不同於新加入戰場的消費信貸機構,多年經驗備戰「雙11」的銀行信用卡機構早已摩拳擦掌,但更注重穩定性。以招行信用卡為例,早早已成立百人保障備戰小組,人員構成涵蓋前、中、後台10多個部門,在「雙11」前夕進行多項系統升級和測試演練,確保當天刷卡支付便捷與交易安全性。
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機構負責人指出,通常會根據上年「雙11」刷卡交易量、交易高峰時間、交易高峰的成交量等,結合今年電商促銷力道進行預判。

大陸電商市場規模龐大。圖為民眾在網路購物。(本報系資料照片) (設計畫面/CFP)
大陸電商市場規模龐大。圖為民眾在網路購物。(本報系資料照片)
(設計畫面/CFP)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