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說台商回流投資逼近7千億元新台幣,真實投資狀況為何?一位和科技界相當熟悉的跨國企管顧問指出,他難以估算實際到位金額到底為何,但就他接觸,絕大部分電子業者都還在觀望和評估,他們母集團關係企業有經營工業區土地賣買,結果發現賣廠房的數量,居然比買廠房的要多,可見真正建廠的不多。
大陸台企聯常務副會長謝慶源先前指出,台商離開大陸不少是因美國客戶說,生產一定不能超過50%在大陸,必須要往外移轉,台商只好照做,其中有些台商回到台灣,他先前參加海基會活動,經濟部長沈榮津就提到,台商這麼多的回台投資案件,但只有一家要買土地,其他都不用,因為他們原來的廠都還在,空在那,就用原廠房進行投資。
上述企管顧問指出,工業區廠房的確沒有想像中的需求,電子業方面,大的代工廠,目前多是以下單大廠和代工廠共同分擔的作法,來吸引多出來的成本,但是這是屬於舊的產品,等到新的產品出來,這些成本可能就會直接轉嫁到售價上去,他們的生產有部分回到台灣,但是絕大部分沒有動,目前仍在評估稅負和供應鏈成本,及貿易戰的變化。
另外,比較小的代工業者,如果要到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移轉投資,成本算下來根本划不來,目前都是先自行吸收成本觀望中。企管顧問指出,像耐吉等大廠,幾年前就要求on site 或near site,也就是在當地或接近銷售市場生產,台商要分散投資,一定要經營規畫。返台投資金額也許只是先喊一喊,隨時都會有變化,例如他知道很多業者都是兩頭觀察。
至於傳統產業,很多在台經營的業者已經沒有競爭力,他認識一家在新台北機械業者,突然接到美國母廠要求減價4成,不然就要轉單到越南,嚴格來說,目前東南亞的傳產已是台灣業者的競爭對手,由於台灣缺乏勞工,外勞最多待6年,就要離台,在模具業來說,正值有價值的「熟手」,剛好回國貢獻本土廠商。
台灣回流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工,台灣最大的自行車代工業者,歐亞馬公司總經理王平典說,從事代工最大的問題就是低毛利,每天都在為交期、為成本傷腦筋,公司原本有40%訂單外銷美國,受貿易戰影響,被強迫移回台灣,現在是現在卻碰到「大陸有人沒有訂單,台灣有訂單沒有人」的困境。(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