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旺報

2019-12-12・旺報
外匯交投冷 人幣國際化雷大雨小

相對大陸貿易規模 遠未發揮應有作用

素有「央行的央行」稱號的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發布最新季報,重點列出的資料顯示出人民幣國際化不那麼樂觀,相對於大陸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的規模,人民幣遠遠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人民幣國際化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據BIS資料,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投總額約為大陸進出口總額的14倍。相比之下,歐元的這一比率為近40倍,要了解,歐盟有很大一部分貿易活動是在都使用歐元的國家之間進行;日圓的這一比率為160倍,美元約為273倍。

美元仍是主導貨幣

在外匯市場上,美元仍是主導貨幣,占所有交易的88%。美元的主導地位反映了它作為一種工具和融資貨幣的重要性。實際上,美元在外匯掉期交易(一種抵押借款形式)中所占比重甚至高於其在現貨交易中的比重。

▲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投總額約為大陸進出口總額的14倍。遠低於歐日美,圖為  11月28日,英商(右2)在公司倉庫查驗一批出口貨物。  (新華社)
▲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投總額約為大陸進出口總額的14倍。遠低於歐日美,圖為 11月28日,英商(右2)在公司倉庫查驗一批出口貨物。 (新華社)

《華爾街日報》報導,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消息一開始往往會被廣泛報導,但之後很少有後續追蹤,給人的印象是在持續推進之中。但實際情況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許多舉措陷入停滯狀態,或者半途而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發布的資料顯示,大陸以美元結算的貿易額占其貿易總額的比例高於所有其他接受評估的國家。甚至像巴西和印尼這樣的新興市場在使用貨幣進行結算方面也表現出了更大的多樣性。

點心債市場漸凋零

人民幣國際化許多舉措陷入停滯景況也可以從被稱為點心債券的離岸人民幣計價債券市場看出。2014年底,富時離岸人民幣債券指數(FTSE Dim Sum bond index)的規模超過人民幣2800億元,如今該指數價值不到人民幣1150億元。該指數在2016年和2017年縮水,隨後一直停滯不前。麥當勞和卡特彼勒已經沒有未償人民幣債券。目前該指數納入的債券中有近2/3由大陸政府或大型國有銀行機構發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特約研究員傅豐誠此前撰文指出,大陸資本無法完全自由流動,利率與匯率市場化不足,人民幣資產池規模小、金融工具種類少。缺少這些必要條件,使得人民幣的可得性與可用性不高。人民幣要成為國際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難度甚高。雖然人民幣已成為IMF特別提款權籃子中的權重貨幣,但其在國際領域中的交易比重反而低於日圓、英鎊、甚至加元,顯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前進不易。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