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旺報-專題報導

2020-01-17・旺報-專題報導
美維持對陸關稅 台代工鏈喘息

手機、筆電、遊戲機利多 其他轉戰東南亞

美國時間1月15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但美方保留去年9月以前生效的關稅不變,做為第二階段談判時的籌碼。不過,原訂去年12月15日對大陸1600億(美元,下同)產品加徵的15%關稅,在當時宣布將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時就已暫停,現在正式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包括手機、筆電及遊戲機等台灣代工鏈大廠也算鬆了一口氣。

不過,其他如光學類、網通設備、伺服器、機械設備業、電力設備及配備業的台廠還是持續受到高關稅影響,產線將持續轉移東南亞或回台,這些廠商轉單效應最快速,產能移轉趨勢仍會持續。

移轉東南亞是台商必須面對的課題。圖為冠星柬埔寨工廠。(本報系資料照片)
移轉東南亞是台商必須面對的課題。圖為冠星柬埔寨工廠。(本報系資料照片)

RCEP生效將阻台商回流

同時,大陸台商擔心,今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後,也會對台商考慮將產能移回台灣形成壓力。目前看來,產能移轉東南亞或將市場分散到非美國家,仍是台商當下必須面對的議題。
從目前美國對大陸進口商品課徵的懲罰性關稅看,2019年9月之前約2500億元大陸商品的25%關稅,維持不變;原本在2019年9月1日對約1200億元大陸商品課徵15%關稅的部分,則在12月中旬宣布達成首階段協議後降至7.5%;原本預計在2019年12月15日課徵15%關稅約1600億元商品則暫停實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手機、筆電、遊戲機,尤其是蘋果的iPhone。

華為概念股台達電在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的展台。(本報系資料照片)
華為概念股台達電在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的展台。(本報系資料照片)

分散布局是長期趨勢

所以,對於台灣代工供應鏈而言,手機、筆電算是最大宗布局產業,第一階段協議簽署,正式化解關稅戰衝擊;不過,之前已經受到關稅戰衝擊的產業鏈仍會持續轉移生產基地,有些回流台灣,有些往東南亞;但在RCEP生效後,台灣產業外移的壓力會大增,尤其RCEP明年生效箭在弦上,原本還在觀望的台商已沒有猶豫時間,東南亞成為首選產能移轉之地。
有台商表示,雖然市場對於關稅不再升級多表達樂觀,但華為可能是接下來的主要題材;在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前,可能會有很多變數,尤其若美國對大陸履約進度不滿意,將很有可能再度揮舞關稅大棒。因此,台灣代工產業鏈分散布局仍會是長期趨勢。

(記者/葉文義)

理財加油站─中美爭端暫緩 科技戰在後頭

雖然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中貿易爭端近期略為緩和,但美中科技角力仍然持續,後續科技戰才是焦點。尤其美國擬擴大管制華為,全球電子業神經繃緊,原本受益於大陸產業鏈「去美化」的台灣半導體族群,未來商機也出現變數,投資人必須高度關注。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美企被迫暫停與華為業務往來,華為面對關鍵零組件以及服務斷供問題,華為也啟動供應鏈「去美化」政策,中低階產品轉單台商和陸系廠商。
據陸媒此前報導,華為去年第3季手機產品使用高通晶片的比例降至8.6%,同時聯發科從7.3%上升至16.7%。
近期傳出美國擬擴大管制華為,計畫將其他國家製造的高科技產品中,美製零組件對其總值占比限制從25%縮減至10%,這樣就會衝擊到不少台系供應鏈,包括台積電、大立光等逾30家台灣上市櫃公司與華為有業務往來,華為若再遭管制,對台廠將有一定程度衝擊。
美國商務部也草擬一項規定,打算擴大外國直接產品原則的涵蓋範圍,只要以美國科技為根底並出口給華為的低科技產品也會受到規範,一旦祭出直接產品原則,幾乎所有美企都無法將產品賣給華為,包括台積電也無法供貨,但這對美企傷害太大,業者認為美國應不會冒然祭出這項措施。
國發會16日舉行委員會議並發布報告指出,中美貿易衝突朝向長期化發展,恐持續干擾全球經濟成長前景。由於科技戰的部分將對台灣出口產生較大影響,仍應持續關注。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