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徵求意見稿》,擬鬆綁電動車市場的准入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修改項目,就是將電動車企業應具備「設計開發能力」,放寬為「技術保障能力」。專業人士表示,放寬准入標準讓企業和市場有更多選擇空間,而設計與製造分離也利於專業分工,加速實現2025年的占比目標。
為加快電動車產業發展,大陸逐步放寬該產業的准入條件。在此之前,企業若要進入電動車市場,必須取得合國家發改委的「生產資格」與工信部的「銷售資格」;然而,「雙資格」極難獲得,使原本要確保電動車品質的法律,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枷鎖。
對於現行法律造成的障礙,工信部近日發布的《徵求意見稿》對現行《新能源汽車准入規定》進行了十項增刪和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就是將企業「應當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修改為「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技術保障能力」;此外,跟設計研發有關的大部分要求也被刪除。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該《徵求意見稿》是對電動車發展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進一步放寬事前准入門檻,採取更加開放包容的監管手段,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將給企業和市場更多選擇空間。
崔東樹更表示,作為生產製造環節的電動車產業重點應在完成生產製造,讓研發等前端工作與生產製造分工合作,將能更好的推動現有企業的轉型升級,對電動車發展是利好。
羅蘭貝格顧問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贇則表示,此次修法將生產和設計開發分離,為企業代工開拓了路線;同時,對於於外資品牌來說,會更加受益,整體來說,這將促進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盡快實現政府2025年的電動車占比目標。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