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16・旺報-綜合報導
陸新一輪基建投資熱 外界堪憂

大陸各省市為了救疫情穩增長,最近相繼推出逾44兆(人民幣,下同)大規模的基建投資計畫,也帶動了水泥與鋼鐵等類股的漲勢,卻同樣也引發外界的擔憂。其中最大的隱憂是,如此龐大的投資計畫,錢究竟從那裡來?是否會步入2008年4兆投資計畫的覆轍,正成為各界爭議的焦點。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多省市陸續公布今年重大投資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44兆元。值得擔憂的是,這幾年大規模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各地財力吃緊,財政減收,償債壓力巨大,特別是當年4兆引發的重複建設和隱性債務等問題至今還未完全化解,現在官方拿出十數倍於當年的投資計畫,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錢從哪兒來?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引發更大的風險?
有了前車之鑑,在各省紛紛公布投資計畫後,一些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畢竟,財政部資料顯示,2019年,全大陸一般預算收入19.04億元,投資額度已遠遠超出財政收入,隨著近年來大力推進減稅降費,各地均面臨財力緊張的局面,如何完成44兆元甚至更多的投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說,政府融資無非幾種老辦法,除了舉債,就是PPP。但是地方債也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地方政府舉債有額度限制,無法滿足投資需求,而專項債又規定了指定用途,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從一些省市的情況來看,還存在借了專項債後,由於並沒有那麼多專案,出現資金擱置的情況,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即使融資成功,未來也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政府投資的項目多是投資額大、回報率低的項目,債務到期後,難以依靠項目盈利來償債,無形中加大了未來的債務風險。

(記者/龔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