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3月31日確定將電動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這對此前低迷且受疫情重挫的電動車產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多;不過,綜合多位專家看法認為,延長補貼將使電動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線延長,車企應有「大補貼時代已經過去」的體悟;專家也建議,車企應加速面向市場,才能跟上國際步伐。
電動車產業的補貼是否延長一直是大陸產官學界爭論不休的議題;惟受疫情刺激,大陸當局決定延長產業貼政策並加速落實,從中央到地方,都可看到一系列的救市政策,這對電動車產業形成相應的激勵,讓不少車企得以喘口氣。
多位專家認為,大補貼時代已過去,電動車企必須面對市場;當前,既然補貼政策已定,就要補貼到痛點上。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指出,大陸電動車企業數量本來就較多,產業集中度不足,「斷奶」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車企的獨立發展,但補貼延長後,加速產業集中、優質發展的時間戰線又要拉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位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也表示,先前大規模、簡單化的補貼,雖有利處,但弊端也很明顯,不利於產業長期發展;在穩健市場的前提下,電動車補貼政策應要優化精準,瞄準市場環節,透過市場化的手段,針對提升技術進行補貼,「如不在技術面下功夫,大陸電動車產業仍只能停滯在低水平階段。」
張翔強調,補貼電動車產業的同時,應逐步提高產業標準;他直言,當前大陸的產業標準比歐美國家還低,這也是大陸電動車無法走向國際市場的原因;目前,大陸電動車95%以上是內銷,而特斯拉50%的銷量都在海外。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則認為,補貼的持續會拉動大陸電動車市場成長,但業界也必須跟上國際步伐,「尤其是歐洲,電動車已高速發展,轉型很快,大陸的車企應該堅定轉型路線,努力推動傳統車企向電動車產業轉型、提升。」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