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疫情結束後,所有台商經濟實力都會受到很大衝擊,現在百業都受影響,對台商來講,在大陸又沒能得到金融的支持,現在講『同等待遇』好像不是最急要的事,能夠生存下來才是重點。」南寧台協副會長林大為表示,現在大陸對台工作應該是要讓台青、就業者、創業者、中小企業等能夠延續跟存活下來,因為這群人也扮演兩岸關係的「潤滑劑」。
「像是融資管道、政府補助,必須再簡化流程」。林大為指出,大陸國企在流程上相當嚴謹,有條條框框,都沒有單一窗口。比如之前政策上有說國企持有的物業商場要在2、3月給予承租者租金減免,4、5月給予租金減半,但到現在大都還在跑行政流程,上有政策但執行力薄弱,流程冗長,緩不濟急。
林大為表示,最近參加一場大陸台青的聚會,發現大家危機感都非常明顯,包括兩岸未來走向,普遍覺得不太樂觀。「我們這一群中小型台商、包括台青,對大陸了解,對台灣也熟悉,從這次選後可以看到台灣大部分年輕人對大陸排斥且不熟悉,如果沒有在陸台青作聯繫及分享,兩岸距離一定越來越遠。」
他指出,台青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老台商已在大陸扎根,基本上不太回台,能夠在兩岸做連結的可能就只剩下台青,基本上不論創業或接班都屬於中小型企業較多,但因疫情,可能多會放棄在陸繼續打拚,一旦這個效應外擴,兩岸隔閡就更強烈。
南京台協青年委員會委員鄭文欽也表示,大陸各地端出的惠台政策再三強調給予台胞及台企等同的陸企、陸胞享有的「同等待遇」,包括子女教育、生活便利等方面,不過許多方面有待落實,比如持有居住證、有社保及繳稅證明的台胞,現實上還是很難向銀行貸到款,連小額信貸都借不到,更遑論一系列的紓困方案,小台商很難分到一杯羹。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