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旺報-綜合報導

2020-07-02・旺報-綜合報導
兩岸產業共榮崩壞 台應超前部署

中華徵信所:台5千大企業受創不輕

貿易戰越演越烈,台灣所受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尤其是歐美「去中國化」,及美國採取「圍中」(聯合盟國圍堵中國大陸)與「困中」(藉科技優勢限制中國大陸發展)。CRIF中華徵信所表示,台灣面臨「兩岸產業共榮時代」崩壞大挑戰,須進行產業超前部署。

據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研究顯示,5000大企業總體營運在美中貿易戰中受創不輕,包括營收成長率連續兩年下滑、營收增加家數創3年新低、獲利呈兩位數字負成長、營收衰退產業上升近8成。

台產業一條龍式衰退

5000大企業的營收總額由2018年的37兆3024億元(新台幣,下同),微幅上升至2019年37兆5305億元,雖再創下營收歷史新高,但是營收總額僅微幅成長0.61%,為近3年成長最低的一年;也是連續兩年營收成長率下降,顯示5000大企業的營收成長動能確實因美中貿易戰萎縮。
同時營收成長家數僅2300家,不僅創下3年以來的新低,營收成長家數較2018年大幅減少了541家之多。因此營收負成長家數也是3年來首次超過營收成長家數,透露出5000大企業在美中貿易戰中的隱憂進一步升高。
其次,由獲利的角度看,5000大企業稅後純益總額僅為2兆7655億元,較2018年的3兆746億元大幅衰退10.05%,為連續兩年創新高後的首次衰退,且衰退幅度超過一成,顯示美中貿易戰對5000大企業的獲利造成的實質影響非常大。
數據說明,產業衰退是由原物料產業波及到出口型的電子業,影響所及又擴至內需及消費服務產業。顯示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產業營收衰退影響,是由上而下「一條龍式」的衰退。

▲福建漳州市的台資企業生產廠裡,工人們正在組裝吉他。(中新社資料照片)
▲福建漳州市的台資企業生產廠裡,工人們正在組裝吉他。(中新社資料照片)

全球貿易模式大改變

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5000大企業的衰退關鍵,在於大陸卻是台灣最大出口地區,但美中貿易戰最大的殺傷力,卻正在瓦解大陸「世界工廠」地位。這形同改變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出貨模式,進而使長達27年的「兩岸產業共榮」時代也宣告瓦解,台灣必須全神關注全球貿易模式正醞釀重大改變。
面對新形勢,路線決定台灣未來,台灣就需要進行超前部署,現在已嗅到美國將可能要求友邦盟國完全切斷大陸在全球供應鏈的奧援。如果台灣意識到面對這樣一個潛在新的巨大挑戰,已經不是回歸到區域性生產中心的模式,將美、中市場分開可以解決的。那麼台灣就該進一步思考如何將出口至大陸40%的市場,無縫接軌的開發或移轉至其他市場。

▲因應「兩岸產業共榮」瓦解,台灣須超前部署。(本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兩岸產業共榮」瓦解,台灣須超前部署。(本報系資料照片)

以美為中心超前部署

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這個超前部署需要以美國為中心,且有合理的、系統性的去規畫。方向則有兩個。第一個方向是針對美國的未來十年的新需求,以政策布建台灣新的供應鏈。例如研究有哪些產品值得投入,涉及到哪些領域的產業要被納入,又要如何扶植重點公司進行超前部署,把新的供應鏈組建起來。
第二個方向是對大陸以外的全球市場進行出口比重的提升分配。例如台灣想要將對美國的出口比重由目前的14%提升到28%,那麼就要先看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業及產品配置?出口金額是多少?能夠移轉到美國市場的金額有多少?移轉其他市場的比重又有多少?要分幾個階段(或者幾年)去達成?
CRIF中華徵信所提醒,全球經濟進入後新冠疫情時代,是一個長期的影響,台灣須了解我們不是在面對一個新「金融海嘯」,而是在面對一個全球貿易模式的崩解與「非典型經濟」蘊釀的新局,5000大企業作為台灣經濟領先指標,必須快速因應全球嚴峻趨勢,避免台灣產業成犧牲者,並找到下一波成長契機。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