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旺報-專家觀點

2020-10-19・旺報-專家觀點
陸金九銀十 錢包獻給安樂窩

疫情作梗 下半年推案增 深圳火爆 上海、北京不熱

電梯打開了,三個工人出來,要大家等一下,看了半天,原來是三樓有人搬家,進進出出的家具,把小電梯都給塞滿不說,還得等他們都搬進又搬出才能往樓上走。一個鄰居說,旁邊那部貨梯都給你們搞爛,這兩天動不了,再這樣下去,這部客梯也要被你們占了,怎麼行?工人們呵呵一笑,他們是「貨拉拉」的工人,才不管這些,有錢賺就好。

「貨拉拉」是大陸最大的搬家公司,這樣的互聯網貨運公司採用跑單制,就像是網約租車或是外賣小哥一樣,大家搶單,只要客戶下單,誰搶到就是誰的,時間就是金錢,搶到的買賣就是拉貨、打包、搬家;不管你們的電梯有多擠,他們是先到先得,更何況,現在是「金九銀十」,傳統上買房、換房、整修和裝潢的旺季,誰不想多撈點生意!

看房者減少 價格仍未降

「金九銀十」是消費旺季,跟大陸農業社會有關。若今年豐收,農民收完大麥收大米,有錢可以買買買,小賺的買些小家電,搞點裝潢;大賺的就想換房,小房換大。大陸建案都會選在九、十月推案,商家說出這句「金九銀十」是有道理的,畢竟賺了就要花掉才算賺。
不過疫情作梗,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無法動彈,一線城市如北上深廣影響不大,其他地方比往年來就有差。北京在九、十月新建案比往年同期多不少,可或是今年黃金周太長,人都報復性出遊、訪親,看房、買房的人反而變少,大約比往年少25%。
就算是看的人少了,房價也沒便宜多少,以西四環附近的中高級小區為例,貼急售的房子,111平方公尺中高層樓房,全南雙衛大兩房報價700萬(平方公尺單價6.5萬)(人民幣,下同);136平方公尺的中高層樓房,雙南雙北大三居室報價865萬(平方公尺單價6.3萬);108平方公尺中高層,南北兩居室報價是640萬(每平方公尺單價5.9萬),這還是當下的「撿漏」價。
換句話說,趕快來搶,否則有遺珠之憾,晚了就搶不到。以現在台幣4.27對人民幣的匯率算一下,最小一間也要2700萬台幣。台灣的算法一坪是3.3057平方公尺,也就是要買一間「撿便宜」的32.67坪的北京五環內的中高檔小區中高層樓房(大陸是越高層越貴),每坪還要大約82萬6446元,也算是「小」豪宅中古屋了。
買房還需貸款,台灣人買房較困難,因為銀行貸款必須看身分證。台灣人算是境外人士,一般不給貸款,若是當地有居住證的,要看是首套還是二套房,通常是30%和40%之間。以640萬的房子來說,可以貸192萬,頭期款是20%約128萬,其餘分期,且收入必須在還款的兩倍以上,才可順利貸款(大陸稱按揭)。
買房當然要裝潢,否則就是陽春的毛坯房。房屋多能先裝潢好,叫做拎包入住,依約交屋,拿鑰匙就可以住,不用花腦筋。但買房的人,多多少少喜歡自己裝潢一下,讓另一個裝潢業,在「金九銀十」時,可以大發利市。這一行還依著房子的戶型不同,分成「平層」、「別墅」兩種業務,也就是兩種公司的業務型態。

別墅冷 平層生意如常

小劉是裝潢公司的行政,負責「別墅」部分接待與前台業務,她說,前9月他們北京的公司,「別墅」部門業績幾乎掛零,總經理換了幾個,同事都跑了,她也在找新頭路,好在9月底換了新領導,終於有第一單,至少年底前不必愁找新工作。不過,她說,「平層」的300多個設計師生意一直都很好,與往年一樣。
一葉知秋,裝潢業如果沒問題,表示房地產還是挺熱絡的,最熱絡的當然是深圳的樓市,可以用火爆來形容,有的人為了買房而假離婚,有的開盤看房還得出示自己的存款證明,沒有帳上餘額30萬以上,恕不接待,搞到最後,深圳市政府不得不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拚命滅火才暫時偃旗息鼓。

補過年 買房順位延後

上海房市似北京,今年的「金九銀十」大家都認為要摩拳擦掌買房去,沒想到市民成堆的「買金去」,把銀樓擠得水洩不通,還有人每天跑場去喝喜酒,一個網友說,八天走了27攤婚宴,更多的人去補「過年」,全家老小去走親訪友,成了十一小過年,買房子這碼事,等以後再說。
「金九銀十」也增加很多無謂的困擾,銷售公司雇用成千上萬電訪員,24小時從買來的大數據名單中,拼命打電話,這些人說話很有話術,不是劈頭就賣房,而是委婉地說明自己的案源,博取接聽者的興趣。當然,多數人會嫌煩,而將不明電話封鎖,讓這些電話打不進來,但是總還是逃不過他們的見縫插針,所以常常看到吃飯吃到一半,就有人拿起電話說,真煩。
無論煩不煩都一樣,中國人認為有土就有財,活在世上,總不能貧無立錐之地,要是有了錢,第一就是要給自己找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小窩。然後,小窩成大窩,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一點一滴地把狗窩妝點滿意,就是這麼一點樂趣和願望,從年少到老,只為了買房忙,也是事實。
電梯繼續被塞爆?鄰居裝潢的噪音不斷,「金九銀十」之後,一直到舊曆年前,大家鼓鼓的錢包,有不少都貢獻給了自己的安樂窩,這也是一樂也。

石詠琦(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及形象大使團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