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旺報-分析整理

2020-10-28・旺報-分析整理
供應鏈扯價值觀 違經濟法則必敗

陸擁大量勞工、政治安定與基礎設施完善占優勢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在中美對抗、逆全球化與疫情推波助瀾下,全球供應鏈重組是必然,如從全球化到在地化,長鏈變短鏈,台商中美兩邊押,有其箇中道理,但要把供應鏈與所謂西方價值結合,表面看似合理,卻違反基本經濟法則,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根據美銀的全球分析調查,即使在爆發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企業在供應鏈方面,基於種種因素,也正從全球化轉向更為本土化的做法。這些因素危及供應現代工廠的網路,如貿易爭端、國安疑慮、氣候變遷,以及自動化製造的崛起。

比如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口罩等防疫器材成為戰略物資,各國把在大陸的口罩生產線,部分移回大陸,實屬必然。

在中美對抗下,大型台商兩邊押寶也是必然,賣給大陸的,在大陸生產,賣給台灣或美國的,就移到大陸以外的地方生產,所以政府大肆宣傳的台商回流,不過是大環境的逼迫,背後更是台商的心酸血淚。

對大陸而言,這也非零和遊戲,以蘋果而言,2019年大陸市場,貢獻其營收達到一半,大陸有話語權,為了不被貿易戰波及,蘋果賣給大陸的產品,除了必須在大陸生產,而且也逐漸轉移成大陸企業代工,立訊的崛起就是一例。

更重要的是,2019年,中國仍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第二名,理由很簡單,良好的投資環境有三:大量勞工、政治安定與基礎設施完善;對比東南亞、印度等國,仍找不到可以完全取代大陸之處。

企業的存在就是為追求利潤,除了國防安全、戰略物資生產有其必要外,硬要把民主自由跟供應鏈重組套在一起,除了逼企業選邊站、還要付出龐大成本,跨國企業可以應付,中小企業要如何存活,加入一方,被另一方當作打手,誰要來埋單?

(記者/連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