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十四五規畫正式列入「雙循環」政策,其中內循環擬自組從上到下的完整紅色供應鏈,加上中美「半球化」供應鏈系統趨勢更形成台商巨大挑戰。
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坦言,台商想要兼顧兩套系統供應鏈的難度更高,如有打算,一定要把相關風險降到最低,例如企業要把在大陸布局與母公司切分乾淨,包含智財權、專利等,也需特別留意明年1月上路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的後續表現與影響。
跟著政策走 善用電商
台商應如何因應大陸的進口替代政策?袁明仁指出,台商無論是耕耘大陸內需或外銷,了解線上直播與善用電商包含跨境電商是關鍵點,尤其在大陸「雙循環」政策下,力推跨境電商作為具體策略之一,「台商要跟著大陸官方政策走」。
在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下,大陸今年力推「雙循環」的新經濟框架,隨後更納入十四五規畫中,強調市場完整的內需自主循環;對台商的影響,袁明仁表示,由於「內循環」的要點包含邁向產業自主,這會讓產業的關鍵零組件減少進口,也延伸出在官方培養紅色供應鏈的政策下,台商將面對陸企競爭甚至被取代。
而「雙循環」也導致去美化,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的中美「半球化」分裂,台商在兩套供應鏈系統中該選哪邊站?
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認為,關鍵還是經營成本、效益考量,無論是否轉移產能產線,看的還是能否獲得更高效益;因此,台商無論南向、回台、赴美又或持續深耕大陸,都要面臨自身企業的個案考量,例如對有些產業來說,到東協設廠,當地的體制與基礎建設不見得會比大陸好。
智財權專利 切割母公司
但由於「半球化」趨勢,大陸推展紅色供應鏈的意圖明顯,袁明仁點出,高科技產業需要注意的面向,由於台商多屬中小企業,想要兼顧中美兩套供應鏈的難度會變得更高,如真有打算,一定要把相關風險降到最低。
袁明仁表示,台灣科技廠如果打算通吃中美兩套供應鏈,而在大陸的供應鏈要融入紅色供應鏈的話,一定要跟總部母公司切割清楚,包含法人架構、智財權與專利安排等;否則如果大陸官方詢問「為什麼高階技術只供應給美國」時,台商該怎麼回答?尤其在中美經貿對抗後,大陸對於不願把技術留在當地、一有問題就打算撤出的台商「忠誠度」,相當敏感。
此外,大陸商務部12月下旬發布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要求審查涉及國安的外資投資。袁明仁提醒,辦法內容仍相對籠統,未來台商供應鏈會不會被關切,也需要持續關注後續動態。
他也舉例,過去PCB(印刷電路板)行業屬於高汙染不被大陸所重視,但從產業鏈角度看,PCB卻是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無論汽車或手機都需要,因此,台灣高科技產業要認真思考,是否會有不准在大陸生產的風險。
紅色供應鏈 排擠效應
關於這部分,也有沿海城市的大陸台商表示,稍早《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的發布,確實引起台商圈一陣討論,雖然大陸此舉用意主要是針對美方,但這恐會讓在大陸的美國科技業,以及對應供應鏈的台商有更大潛在壓力;同時,美企也可能為防止被針對,因而深化與紅色供應鏈合作,間接擠壓台商。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排擠效應,吳孟道相對樂觀,台商應搭配大陸短鏈思維相信仍有切入機會;他透露,聽過一些主攻大陸內銷市場的台商企業主說,在大陸深耕多年,其實心裡有底,知道能找哪些人合作;部分know how短時間內台灣仍有優勢,關鍵是如何突顯自身價值所在。
此外,針對中小型台商,袁明仁認為,訂單來源還是外銷歐美居多,雖然因疫情和成本提高讓生存空間變得較小,建議無論做內需或外銷,都要緊跟大陸的電商平台功能,尤其大陸近期力推跨境電商。
也有上海台商說,半球化與大陸加強自主供應鏈,勢必對台商帶來新挑戰,但如要在大陸耕耘的話,面對變化只能突破因應,除跟著大陸政策「順風走」,例如業務多元化、轉型,或用直播帶貨爭取擴大業務等,都是方向。(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