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LOGO以中區舊城的文化背景出發,保留日據時代小京都的獨特氛圍,呈現出具有懷古風貌的品牌視覺;此外更與在地產業連結,有效帶動藝文、旅遊、食品及服務等產業創新提升,共同撰寫綠川水岸品牌的獨特文化價值。「綠川是一個品牌,不是一條排水溝,也不只是一項水利工程,」臺中市水利局長周廷彰表示,因為加入了人的因素,工程本身僅是一個源頭,後續因為有參與的人與加入的活動,就讓綠川發展出許多不同的面向與想像。
打破傳統水利局就是個負責治水的工程單位,如今的水利局花更多的時間與市民進行細膩的溝通,藉由各個平台匯集意見,然後才規劃出治理方案,「這不再是市政府做給你的河川,而是市民想要什麼樣的河川,市政府幫你完成。」
綠川開工前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與民對話,這在台灣公共工程中實屬罕見,包括訪談與調查,瞭解周遭住戶、里長、商圈、非營利組織等的想法,他們希望綠川未來能呈現什麼風貌、帶給中區什麼改變。
水利局也試圖拉近民眾和綠川的距離,一連舉辦二十一場培力課程,有的帶領大家尋找綠川的源頭,有的下到綠川做水質檢驗,有的逐一探查綠川沿岸的樹木植栽,甚至還邀請國際移工一同參與綠川淨溪活動。
「蒐集各方意見,討論化為可行的方案,整個計畫一直在滾動中演變,綠川有形無形地成為每個人的綠川。」周廷彰說明因為人人有參與感,才能催生出「品牌」的想法,綠川LOGO註冊商標,即是讓中區商圈再興盛的契機。
凡能提出有創意或特色的商品,市府皆將商標免費授權使用。例如80多年歷史的「陳雕刻處」以手工一刀刀雕刻出「綠」、「川」二字的餅模,讓開業90年的糕餅老店「一福堂」生產黃色綠豆糕搭配綠色抹茶糕的綠川糕餅;經營80年的幸發亭蜜豆冰,則把綠川商標印在碗底;另有設計團隊以綠川河水、淤泥為素材,開發出名為「川顏」(Taiwan River Writing Ink)的墨水,獲得了2017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更有製酒公司以綠川周邊的青草街為靈感,釀造出帶花草香氣的綠川啤酒。
綠川的第二期水環境改善工程已開工,往下游延伸至南區,進行全流域整治,預計今年12月底完工;屆時,這條百年前曾被比喻為京都的鴨川,沉寂沒落數十載後,將再現城區繁盛的榮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