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 陳冠宇

大陸產能過剩有解?陸學者:可透過市場機制解決

大陸產能過剩近期成為矚目焦點,大陸學者認為,部分中低端及少數高科技部門都有產能過剩問題,包括石化基礎原料、低端晶片及新能源汽車等,不過這種現象可以透過市場機制逐漸改善。

據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曾預警美國與西方會就產能過剩議題施壓中國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坦言,中國部分成熟、傳統、中低端、需求低或無增長的部門,由於周期因素或隨機衝擊面臨產能利用率下降壓力;在少數新興、高科技、中高端、需求較快增長部門,隨著中國投資增長和產能較快擴張逐步超過現實有效需求,面臨供大於求的壓力或產能冗餘度偏高的風險。

至於產能過剩的行業,盧鋒列舉,一是傳統燃油車部門面臨產能過剩壓力;二是石化基礎原料投資供給高速擴張超過需求;三是晶片行業出現結構性供大於求苗頭,尤其是低端晶片;四是動力電池行業面臨結構性產能冗餘度偏高風險;五是新能源汽車目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未來仍面臨供過於求的隱憂。

對於如何解決新一輪產能過剩,盧鋒認為,大陸民營企業在近年部分產能冗餘度偏大行業中佔比較高,在有的部門甚至佔主導地位,這些行業發展主要受市場競爭機制支配,因而後續應對產能和供需關係不平衡,可能會更多借助市場自身作用解決。

盧鋒表示,從現實角度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出口較快增長,引發少數主要發達國家不安和抱怨,成為近來對外經貿關係的新熱點。即便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海外市場特別是主要發達國家市場對中國產品出口開放度如何仍存在不確定性,看待這一形勢也需適當區分合理意願與客觀現實。

他認為,產能過剩涉及「不可避免」和「周期性現象」兩點。就第一點而言,從歷史經驗看市場經濟環境下確實很難完全避免產能過剩。或許在預算約束較為嚴格的市場經濟體,產能過剩發生機率和嚴重程度會低一些,應對產能過剩反應快一些,然而也難以完全避免產能過剩。

他指出,用「周期性」來描述產能過剩有一定道理,因為宏觀經濟波動伴隨需求增長起落,在產能供給能力給定條件下會傳導為順周期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或冗餘度變動。不過從中國產業發展經歷看,一個行業需求一旦如潮汐和排浪般湧來,會激勵企業蜂擁進入相關賽道並持續大舉投資,最終引發行業發展過程中比較明顯或比較嚴重的產能配置過多問題,這類過剩衝擊引發的調整會比較劇烈,對特定行業而言應該是一次性,而不是周期性的。

盧鋒強調,嚴重過剩會引發行業痛苦重組調整,最終走向比較成熟、平穩格局,此後產能配置和供需關係即便出現某種過剩現象,其激烈程度以及社會對其關注度都會顯著降低。

你可能還喜歡